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之材料题专项训练(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材料分析题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56年,北京郊区丰台东管头农民报名入社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山东某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斯乐园。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图中反映的共同现象。并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分别解释两幅图中反映的现象。
    (2)、材料二农民报名入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四涉及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2.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了全面总结,……强调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强调进入新时代党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材料三: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填空。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飞跃的表现。
    (3)、材料三中“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在建设时期学习他国经验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我们现代化建设所走的道路名称及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认识?
  • 3. 汲取精神之源,凝聚奋进力量,坚持中国道路。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持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及主要内涵

    ①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②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③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④特区精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材料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历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典范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探索现代化的多元图景和多元路径,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态。

    ——摘编自薛金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世界意义》

    (1)、请将①﹣④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按照它们出现的时期进行排序。(只填序号即可)。
    (2)、依据材料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开创了什么道路?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获得了哪一历史经验。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四则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4.  中国共产党评选劳动模范近90年,劳模文化是对“劳动者当何为”的有力诠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铁人精神(1956-1966)】 

    因为当时工业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物质匮乏,……“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增产节约、无私奉献”成为那时推崇的品格和工人努力的方向。最典型的便是“铁人”王进喜,他在设备短缺时,以人力替代机器保障生产,当严冬时节发生井喷时,他带头跳进井中,将身体作为搅拌器。 

    材料二:【技术革新(1978-1984)】 

    1979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对“模范”和“先进”做了全新的概括,提出:“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劳模中出现许多善于钻研业务的人,比如陈景润、袁隆平、蒋筑英、邓稼先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进入劳模的行列。 

    材料三:【厂长荣耀(1984-199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得意之作,就是实行厂长负责制。1989年,在评选全国劳模时,企业家的占比大幅上升。“一个好厂长顶100名好工人”的口号并非空穴来风。《当代工人》1987年7月刊发了金杯汽车董事长赵希友的改革之路:第一个改革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创建实体公司、第一个搞租赁经营、第一个试行资产经营、第一个在企业中搞《破产法》试点,开创了新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基石。 

    材料四:【中国声音(21世纪初至今)】 

    2015年李万君劳模发出争做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劳动者倡议,标志着劳模成长进入新起点,现代劳模正在成为既具有家国情怀,又兼具国际眼光和国际意识的新时代劳模,参与国际产业链中相关工作,依靠过硬技能传递中国声音,如语音识别技术“大牛”贾磊,“航天器首席裁缝”苗建印等,劳模正在现代科学技术合作中融入世界。 

    ——以上材料根据《40年,见证劳模精神的时代建变》《从耐劳到创新:中国劳模的变迁》《“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等文章整理

    请回答:

    (1)、列举与王进喜同时期的劳模一名、1956-1966年艰辛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项。分析这十年的全面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材料二反映新时期劳模评选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背景是什么?
    (3)、请你在材料三、材料四中任选一则,从时代背景、评选标准、劳模贡献等角度,对当时的劳模形象做出解读。
    (4)、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形象从“耐劳奉献”向“开拓创新”转变,但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请谈谈你对“不变”的认识。
  • 5. 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1)、[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图1反映了当年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2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2)、材料: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根据材料,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

    (3)、[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者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4)、[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调查对象: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口述内容: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满东一幢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那时从浦西看湖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

    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5)、综合以上史科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 6.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 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 )。(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情况(部分)。

    [新时期的多边外交]

    材料二:中国多边外交的全面开展, 出现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跻身到国际社会的多边互动之中……这一时期所参加的多边外交活动越来越多,在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中,中国的地位日渐重要。

    ——刘晓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

    [新时代的大国外交]

    材料三:从党的十八大 到十九大,乃至到2050年,……中国外交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目标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在目前的外交布局之下,我们主要是从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推进外交实践。

    ——摘编自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新中国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带来的重要影响。
    (3)、材料三中“目前的外交布局”指的是什么?举例说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家外交的主要因素。
  • 8.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经过五年经济建设,不仅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52年的41.5%提高到1957年的56.5%,而且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三: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这时期的工业化的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非常重大的特征是农村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材料四:我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摘编自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实施的伟大计划及其开始执行的时间。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代我们国家工业化建设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