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之材料题专项训练(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材料分析题
-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样的时代激发了诗人们对功业理想和自由人生的追求。他们有的满怀抱负、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如李白、杜甫;有的则渴望在边塞大漠一展身手、博取功名。如高适、岑参、王昌龄、工之涣、王翰;而另外一些人如孟浩然、王维、常建等,则把目光转向了山水田园,在与自然的和谐和心灵的宁静中,去追求人生自由的境界。
材料二在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下,宋代学术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学术空气空前活跃,涌现出许多哲学学派,如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朱熹的理学、王安石的新学、张载的关学、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的蜀学、陆九渊的心学等;宋代开拓了许多新的学术领域,出现了金石学、古文字学,创造了年谱、诗话等新体裁。科举制度的大发展,使得人才的分布比以往更合理,这对于缩小地区差异起了良好的作用。——摘编自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材料三清代朴学,又称考据学,它发端于清初,极盛于乾隆、嘉庆两朝。朴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传世古文献进行整理、考订与研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文字、音韵、目录、版本、校勘、注释等,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王念孙等学者。在古代文献的整理方面,朴学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梁启超说:经过清代学者的整理,“吾辈尚觉难读难懂之古书,自此可以读,可以解;许多伪书及书中窜乱芜秽者,吾辈可以知所别择,不复虚磨精力。”
——摘编自赵华、胡永翔《清代朴学与实证科学方法之比类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诗歌繁荣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出现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社会现象与宋代哪一政策直接相关?(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什么新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新突破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2.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对外交通路线图(如图)
材料二: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郑和是中国也是世界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柏杨先生
材料四: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 从《唐代对外交通路线图》中①②③中任选其二,列出唐朝与其相互友好交往的史实。(2)、 依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一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3)、 材料三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最远到达的“天地”是哪里?(4)、 材料四认为清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5)、 综合上述材料,通过比较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设置机构,有效管辖
材料三:汉藏交流,相互促进
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一摘编自《西藏在线•元明清朝时期》
(1)、 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并指出元朝设置的机构的意义。(2)、 请参照示例,从图片二、三中任意选择一幅图片,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的管辖措施,并归纳元清两朝对西藏采取管辖措施的共同特点。示例:元朝时,元世祖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清两朝对西藏有效管辖产生的共同影响。(4)、 综上,谈谈你的认识。4. 统治政策是治国理念的具体表现。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文化政策】
材料一: 如下。
【对外政策】
材料二: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近城的地方或外城)。……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
——《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
材料三:(清朝把) “宁可求全关不开”当做一种国策,表现了对西方人叩关的深深疑忌。这一点, 东来的西方人并不是懵然无知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 “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学史明理】
(1)、请在材料一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2)、请根据材料二推断元朝对外政策的影响(3)、请运用“是什么一为什么”的逻辑,概括材料三中的历史信息。(4)、请在“政策演变”与“社会发展”之间填入一词,以表明它们的关系,并综合以上材料予以论证。 (要求:①用词精确; ②史论结合)关系:政策演变社会发展。
论证:.
5.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
(2年)西晋
(280年)唐代
(742年)北宋
(1102年)南宋
(1208年)明代
(1460年)清代
(1820年)南方地区
人口占比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65.97%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一一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四: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一一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2)、说出材料二中图1与图2的作用。相较于图1,在动力方面,图2有何优越性?(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商业交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的好处。6. 纵观历史,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3页
材料二: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人们注意到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出现文化昌盛的情况,认为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一是唐代的社会文化能条贯、折中数百年的遗产,二是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代中国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
一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宋太祖为了根除唐末以来武将跋扈地方的弊病,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称知州,取代不通治道的武将。为了限制知州的权力,在州一级设置通判一职,通判的权力很大,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
一一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确立的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唐代是一个“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3)、材料三反映了宋太祖政治统治的哪两个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太祖“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的原因。(4)、观察材料四中的地图,你能从地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不少于两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统一如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交融。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乾隆时经济很繁荣,从纵向比较,超过汉唐。汉代人口峰值五千万,而乾隆时人口达三亿,显然清朝的农业养活了几倍于汉唐时的人口,十八世纪全世界人口为九亿,清朝养活了三分之一人口。
——戴逸《清史三百年》
材料二:乾隆晚年,人口压力越来越重,社会矛盾和危机越积越深。而官僚体系百务废弛,恰恰给矛盾危机提供了迅速发育的机会,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游民的大量出现和形成组织…南方沿海海盗越来越猖獗…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前奏已经缓缓奏响。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材料三:马戛尔尼认为:“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1)、根据材料一,简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显著特征。(2)、根据材料二,概括乾隆晚年的社会状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嘎尔尼认为清朝“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的原因。(选一个角度展开分析)(4)、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归纳清朝的时代特征。8.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1)、材料一: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书信与日记、报刊、碑铭与简牍等。实物史料主要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与遗迹。图像史料主要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序号
史料
简介
①
大食(阿拉伯帝国)人俑
陕西西安出土,人俑为阿拉伯人形象,他弓着背,背着行囊,手握水壶,呈行进姿态
②
《宋史•外国传》
元朝人主持修撰,记载了宋朝同占城(越南)、真腊(柬埔寨)、天竺、大食、拂蒜(东罗马帝国)、日本国等国的交往
③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西藏布达拉宫的殿堂壁画,由清初藏族画家创作,描绘了五世达赖应顺治皇帝邀请,与顺治皇帝交谈的情景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 );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料是:( )。
(2)、材料二唐招提寺 《唐大和上(通“尚”)东征传》(唐德宗年间日本文学家真人元开撰写) 位于日本奈良,759年由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天平胜宝六年(公元754年)二月一日(鉴真等人)到难波(今大阪),唐僧崇道等迎慰供养。……四日,入京(今奈良)……引入东大寺安置……其年四月初,于卢舍那殿前立戒坛,天皇初登坛受菩萨戒,次(然后)皇后、皇太子亦登坛受戒。 (3)、材料三
国家
国家概览
交往概况
占城国
国人男子蓬头、妇人撮髻脑后,身体俱黑……气候暖热,无霜雪
中国青瓷盘碗等品,丝丝、线绢、烧珠等物甚爱之……常将犀角、象牙、伽蓝香等物进献朝廷(明政府)
天方
其国人物魁伟,体貌紫膛色。男子缠头,穿长衣,足着皮鞋。妇人俱戴方盖头,莫能见其面
赍带(携带)磨香、磁器等物,附本国船只到彼。往回一年,买到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其默伽国王亦差使臣
(4)、材料四
《客使图》(局部)
广州十三行唐朝重视发展对外关系,专门设立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负责接待外宾。上图是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画中有三位迎接外国来宾的鸿胪寺官员,另外还有着装各异的东罗马、高丽等地的使节。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将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