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期中仿真模拟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1.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 (    )。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 C、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
  • 2. 中国科学院曾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发现47枚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下列关于人类的进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向人进化的唯一证据 B、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C、人类的进化大约分为南方古猿、能人阶段、直立阶段和智人阶段 D、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 3. 人类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森林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D、森林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 4. 下列有关人类进化的历程正确的是( )
    A、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B、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智人→直立人→能人→南方古猿
  • 5.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大猩猩 B、东非人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
  • 6. 金鱼发源于中国,堪称中国的国粹,从宋朝开始人们就不断培育各种品种,主要有草金、红龙晴、鹤顶红、水泡、黑寿等五个代表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B、不同的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不同品种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D、金鱼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 7.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有过度繁殖的现象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生物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会进行生存斗争
  • 8. 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肺发达

    ③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⑤ D、②③④
  • 9. 扬子鳄和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脊柱 B、都用肺呼吸 C、都是胎生 D、都摄取营养
  • 10. 以下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 B、青蛙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 C、家鸽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 D、大熊猫胎生、哺乳
  • 11. 下列古诗词中描绘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春水绿于染 B、亭亭山上松 C、稻从袖中缠 D、苔痕上阶绿
  • 12. 下列选项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种子植物门 B、双子叶植物纲 C、蔷薇科 D、蔷薇目
  • 13. 椎实螺、田螺、河蚌的身体最外层都有坚硬的贝壳,与贝壳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A、入水管 B、出水管 C、外套膜 D、外骨骼
  • 14. 下列关于陆生动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都具有支持躯体的脊柱 C、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肺 D、都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结构
  • 15. 惊蛰,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挚,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可见这一节气前后对生物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 16. 在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 D、土壤
  • 17. 下列各项中,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
  • 18.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 20. 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有关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苔藓等低等植物开始的 B、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C、食物链遭到破坏不可能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食物链只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与能量流动无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 2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2. 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 23. 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依据是其体内有无由构成的
  • 24. 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③可表示有分化。

  • 25. 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其流动的特点为

三、连线题(共5分)

四、读图理解题(共10分)

  • 27. 图一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二是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请据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的米勒实验装置中,A瓶内的气体模拟的是的成分,C瓶内的样品中含有包括多种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通过实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图二马、鹰和蝙蝠的骨骼外形差异很大,但是排列比较相似,由此可以推断它们具有共同祖先,它们骨骼的差异是的结果:马的前肢利于奔跑,鹰的前肢利于飞翔,这体现了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五、资料分析题(共12分)

  • 28.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资料二:为发展湖区经济,西洞庭湖曾大面积种植造纸经济林欧美黑杨。作为一种外来植物,欧美黑杨在核心自然保护区大规模种植,使得柔软的湿地日益陆地化,破坏鱼类繁育场和鸟类栖息地,严重影响洞庭湖生态系统。目前洞庭湖核心自然保护区近300万棵欧美黑杨大部分已被清除。

    (1)、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库之一,能减缓温室效应,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功能,有“”之称。
    (2)、欧美黑杨是生态系统中的(填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欧美黑杨引入到洞庭湖区,严重影响洞庭湖生态系统,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欧美黑杨因对水分需求大被称为“湿地抽水机”,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作用散失到了大气中。
    (3)、结合上文,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做些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六、实验探究题(共15分)

  • 29.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选择了1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

    溶氧量/(毫克·升-1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1·条-1

    第一次统计

    第二次统计

    第三次统计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8

    隔夜自来水

    58

    59

    60

    (1)、根据对照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条。该实验假设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除此因素外,其他的条件都要求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上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
    (3)、实验过程中统计了3次,我们合理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取其 , 这样做的目的是
    (4)、该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
    (5)、鱼鲤由鲤丝组成,它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因此,从鲤盖后缘流出的水的成分变化是(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减少,(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增多。

七、综合应用题(共10分)

  • 30. 我国“消失"了多年的珍稀物种黑腹蛇鹈再次被发现,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在西南某湿地公园内拍摄到了它们的真实模样。黑腹蛇鹈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类,它们通常栖息在湖泊及大型河流的净水段,对栖息环境的水质要求较高。

    (1)、右上图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中共有条食物链,黑腹蛇鹈与鱼的关系是 , 如果疯狂掠杀黑腹蛇鹈会对该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2)、左上图是黑腹蛇鹈准备飞行的姿态,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答出两点)。
    (3)、联系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导致黑腹蛇鹈濒危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