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任何批判都会预设一个或多个标准。批判的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立场性标准; 另一类是中立的标准。

    《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朱“为我”的观点,主张尊重个体生命,不做自伤其生的事情,也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和侵夺。墨翟“兼爱”的观点,主张普遍平等地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疏的局限。孟子对杨、墨的批判,依据的标准是立场性的,以儒家有差等的人伦之爱为标准,对杨、墨的观点进行批判。立场性批判通常不能解决争议, 易于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

    苏格拉底在临终前面临三项指控:腐蚀青年; 崇拜新神; 不崇拜城邦诸神。苏格拉底不清楚第三项指控的确切意思,请法官美勒托为他澄清一下,美勒托说:这项指控意为苏格拉底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苏格拉底说:倘若如此,那第二项指控就不能成立。 由于“苏格拉底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与“苏格拉底崇拜新神”相互矛盾,其中必有一个不能成立。苏格拉底对美勒托的批判,以逻辑学的矛盾律为标准,这种标准是中立的,也就是控辩双方都认同的标准。

    批判性思维坚持批判的中立原则,也就是以双方无争议的或者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准则作为批判的标准。中立原则是确保思维公正性的原则,违背该原则就会伤害思维的公正性。

    要想获得好的批判,除了恰当的批判标准,批判者还要持有正确的态度。现在有的学习者懒得独立思考,动不动就找模板,或者上网搜查现成答案; 或者思考问题缺乏耐心,在没有对答案与问题的关系、结论赖以成立的根据进行深思熟虑的情况下,便匆忙得出结论,这很难获得真正的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比如在批判性阅读中。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既不抗拒作者的观点,也不是不加思考地对作者的观点加以接受,而是积极地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理解、分析、比较、核对、质疑和反思等思考性工作,依据无争议的标准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权衡和评估,然后,再得出观点对错或作品好坏的判断。

    当然,思维方法和技术也很重要,逻辑的方法和技术就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和技术。针对论证的主张、 理由、推理和概念的运用, 至少有32种常见的逻辑错误,诸如含糊不清、 混淆概念、分类不当、 绝对判断、不一致或自相矛盾、非黑即白、轻率概括、 不当类比、假因果等等, 这些逻辑错误违背的都是逻辑的基本规律和准则。我们以逻辑错误为例, 检阅一下论证性的思维产品,看一看我们的思维素质和思维质量如何。

    先看某家报纸上的一段论证:

    “唐山大地震30周年,就是10950个日子。每一个日子,都伴随和意味着数十个灵魂在逐渐远去。但是他们的名字,却应该和必须永远留下来。因为没有这些真实的名字,那场灾难就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失去了这些真实的名字,也就失去了唐山大地震的历史。其实每一场灾难都是如此。”

    “30周年”应该是第30年这一年,怎么会有10950个日子?这是误用概念。很滑稽,遇难同胞的灵魂没有一起走,在这30年中,每天走数十个,一直走到现在。作者的主张是:遇难者的名字应该和必须永远留下来。理由有两个:其一,“没有这些真实的名字,那场灾难就是不完整的。”这个理由不成立, 灾难一旦发生都是完整的,其完整性不取决于遇难者的名字。 其二, “失去了这些真实的名字,也就失去了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这个理由也不成立,因为即使我们失去了遇难者的名字,也不会失去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这个论证是无效的,可作者却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概括说: “其实每一场灾难都是如此。 ”这样的概括叫绝对判断,对事物毫无例外、 没有任何限制的肯定或否定容易犯这种逻辑错误。

    再看某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材中的论证:

    “对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首先是对写作思维原理——三种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理解,主要是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听老师的知识阐述、举例分析、操作演示。然后是对这些理论的思考、验证,看是否能推翻这些结论。如果不能推翻,就只有深信它,迷恋它,实践它,运用它。”

    “思维原理”与“思维操作模型”不是同一档次的概念,不可等量齐观; 最后一句假设: “对于一种理论,要么推翻它,要么深信它,迷恋它,实践它,运用它。”在此假设之下,“如果不能推翻,就只有深信它,迷恋它,实践它,运用它”才能成立。这一假设犯了非黑即白的错误,忽视了“推翻它”与“深信它, 迷恋它”的中间地带。 即使是不能推翻的科学理论,也没有必要“深信它,迷恋它”,否则,科学就会停止不前。

    俗话说: 不知者无畏。逻辑观念淡薄,缺乏逻辑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恐怕是出现这类不合格的思维产品的一个原因。讲究学术规范,最起码要符合理性的标准,而逻辑的准则是理性标准的底线。学好逻辑,用好逻辑,这是学习者必备的思维基本功。

    (摘编自谷振诣《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以儒家有差别的人伦之爱为标准,批判杨朱和墨翟普遍平等地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疏局限的“兼爱”。 B、法官美勒指控苏格拉底是无神论者,与“苏格拉底崇拜新神”相互矛盾,因此苏格拉底崇拜新神的罪名不能成立。 C、批判性阅读注重对阅读对象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并依据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倾向做出观点对错或作品好坏的判断。 D、文本中某家报纸有关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的名字“应该和必须永远留下来”的原因分析,犯了“假因果”的逻辑错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批判时,采用双方都认同的中立性标准,观点就会被对方接受; 采用立场性标准,容易陷入各执己见境地。 B、概念在逻辑思维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运用概念过程中,不要混淆概念,不能将不是同一档次的概念等量齐观。 C、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自相矛盾,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的错误。 D、如果我们敬畏逻辑,培养逻辑观念,进行逻辑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就会避免出现不合格的思维产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爱因斯坦说: “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 B、哲学家柯匹在《逻辑学导论》中说:“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C、胡适将科学研究的产生想法阶段、判断想法阶段概括为: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D、哲学家赫尔利在《简明逻辑学导论》中说: “逻辑的目标是研发一种方法和原则的体系,可供我们用作评价他人论证的准则。”
    (4)、依据文本内容,给“绝对判断”或“非黑即白”下定义。
    (5)、下面一部音乐文化方面专著的节选,请结合文本,从逻辑和批判标准两个角度分析“我”存在的思维问题。

    王光祈曾把世界音乐按文化特征分为三大体系,即:华夏乐系、希腊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杜亚雄继承了这一体系划分,但将华夏乐系改为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改为欧洲乐系,从区域特征角度阐释了这几个乐系。我接受这一划分,但从个人情感上,仍愿意把中国乐系叫做华夏乐系。否则,我认为会有把使用欧洲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的少数民族排斥在中国以外之嫌。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回家(节选)

    李舫九

          偌大的桃仙国际机场, 一派寂静。

          天地无言,唯有雨声。

          公元2022年9月16日, 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雨丝如千万条银线从天上飘下来, 落在屋檐上,汇聚成一道又一道珠帘。 滂沱大雨中,八十八位礼兵整齐列队,伫立等候。雨水顺着他们的帽檐流到脸上,从他们的脸上流到嘴角,又顺着嘴角流过脖颈,流进他们早已湿透的衣领和军装里。他们纹丝不动,巍然挺立,等待运送烈士棺椁的运-20 专机降落。

    运送烈士棺椁的运-20专机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起飞,①穿越云层,穿越时光,穿越记忆,向着关东大地而来 , 中国空军两架歼-20战斗机护航,这是中国首次派歼-20护送运-20迎接先烈们回家。

    这短短的两个小时,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徐延君是这架运-20专机的机长。听着飞机螺旋桨的轰鸣渐渐加大,徐延君拿起话筒,机舱里响起他沉着冷静的声音: “20041机组全体成员,飞机马上起飞,我们准备接英烈回家。英雄浩气,山河永存,祖国和人民期盼我们。”

    这是01号专机, 也是中国第一架接装的运-20。01 代表第一,也代表至高无上,这是中国空军用最高的礼仪向人民志愿军忠烈们表达敬意。

    天空垂泪,大地伤悲。

    临近正午时分,三架飞机拉开距离,先后稳稳地滑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跑道上。

    刹那间, 两道水雾从两台发射机里奔涌而出,长龙一般射向跑道上空。水龙在飞机头顶的高空交汇,形成一道巨大的穹顶天门,水雾飘散在穹顶天门四周,折射出七彩霓虹。 “过水门”——这是迎接航班的最高礼节。阔别故土七十余载,英雄啊,今天让我们用最隆重的方式,给予你们最高礼遇,迎接你们归来!

    七十多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十九万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异国他乡。而今,他们回家了!

    风云终会散去,纵是岁月如烟,我们怎能忘记那些无名英雄,怎能忘记墓园里那些无名的墓碑?

          韩国京畿道坡州市, 中国人民志愿军临时墓地。

          在这里,墓碑林立,一片荒凉。

          每一座墓碑上,都没有名字。或者说,每一座墓碑上,都写着同一个名字——无名氏。

          所有的墓碑, 坐落东南, 朝向西北。②它们静静地伫立, 像一队又一队整装待发的士兵

          西北,那是北京的方向。

    墓碑下面,安葬着在这里壮烈牺牲的数百位志愿军烈士的铮铮铁骨。他们曾经见证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壮举,此后数十年安静如斯,静静地守候,等待祖国的亲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他们接回故乡。

    让我们铭记他们!我们要记住那些有名有姓的英雄,更要记住那些也许未曾留下姓名、 未曾留下故事的英雄。

    他们是周少武、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是林水实、吴雄奎、梁佰有、展志忠,是曾经走进DNA档案库却至今没有比对成功的“无名人”。

    正如“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墙”上那一排排名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曾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我也曾无数次在这面长长的墙壁前流连,一个一个念诵着他们的名字,心中不禁感慨,这些奋不顾身、为国牺牲的英雄,是什么铸就了他们的碧血丹心、一腔赤诚? 这是多么活生生的名字啊!丁正星、丁永德、丁岳松、丁乾宝、 刁万祥、于世坤、于玉怀、于光前、于志祥……这些战士,从家乡出发的时候正是青葱年华,他们的父母曾经寄予了他们怎样的期待?正星,像明亮的星星一样正在升起;永德,永远葆有人生的美德; 岳松,这是高高山岳上的一棵青松,挺拔、坚韧;乾宝, 智仁勇俱备,意志坚固,百折不挠,终将成就伟大的事业; 万祥,生命里有着满满的吉祥如意; 世坤,这个世界,这个乾坤,会有多少奇迹和感动; 玉怀, “发兰音以清唱,操玉怀而喻予”,这美好的情怀背后应该是个书香人家; 光前,吾辈功业胜前人,这又是怎样的期许; 志祥,既有伟大志向又有好运吉祥,这应该是祖祖辈辈的期待吧? 可是,他们的生命停止在他们的青春时刻,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③离家还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不! 他们的生命没有停止。他们活在你的心里、我的心里、 我们的心里。

    十一

          壬寅年夏日的炎热早已呼啸而去。

    我犹记得那最后一缕斜阳, 穿越云翳和树梢,穿越山林和旷野, 穿越楼宇和街市,呼啸而来,打在我的脸上,也打在我的心上。是的,伟大的事件自有它伟大的魔力。

    当你认为它早已沉睡于时间的冰山之下时,它其实已经从水底缓缓升起,带着它独有的轮廓和骨骼、独有的血肉和肌理;当你认为它早已被时间和世界忘记之时,它已经从深沉的谷底被唤醒,轻轻地抖落身上的尘埃,像个娇俏的新生儿一样,脱去胎衣,剪掉脐带,轻轻地开始轻轻的呼吸, 万物在它的吐纳之间——于是,一切开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让我们回过头去,凭吊那流血的年代。

          站在残桥边,仿佛站在时间的门槛上,我望见了两个字——永恒。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着力描写雨,是为了渲染烈士“回家”的悲凉感伤氛围,更是为了凸显礼兵巍然屹立的姿态。 B、运-20的01号专机、 “过水门”的最高礼节、列队的礼兵,充满了仪式感,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 C、文章末尾部分,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表现“伟大的事件”的魔力,给人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D、文章结尾的“永恒”既指烈士的精神具有的永恒价值,也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烈士、忘记历史。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连用三个“穿越……”组合成短语,突出了此次航行的与众不同,引发人的联想。 B、句子②中“整装待发的士兵”,象征着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投身于抗美援朝伟大事业。 C、句子③将“少年之身”与“报国之躯”对举,既表达了对烈士献身祖国的赞颂,又包含惋惜之情。 D、语句④中对“斜阳”的描写,不止是写实,且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烈士精神给自己带来的震撼。
    (3)、文章诠释了“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墙”部分英烈的名字,有何用意?
    (4)、有人评论这篇报告文学是一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好作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今天下之人, 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 , 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 , 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谤议沸腾,怨嗟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光近蒙圣恩过听,受大恩者不可以不 , 故不敢苟避谴怒,乞罢制置三司条例司,及追还诸路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主上以介甫为心,未肯俯从。光窃念主上亲重介甫,动静取舍,唯介甫之为信 , 介甫曰可罢, 则天下之人咸其泽,曰不可罢,则天下之人咸被其害。方今生民之忧乐,国之安危,唯系介甫之一言,介甫何忍必遂己意而不乎?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追还常平使者,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于介甫何所亏丧而固不移哉?

    (节选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注释】①古代官名,即某事或某地“主管”。②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纳息二分。③欺压, 欺蔑。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于是言利A之人B皆攘臂C圜视D各斗E智巧F以变G更H祖宗旧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盈,意为“满”,与《归去来兮辞》 “有酒盈樽”中的“盈”词义相同。 B、报,指回复,与《过秦论》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中的“报”词义相同。 C、被,指蒙受,得到,与《屈原列传》 “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词义不同。 D、恤,指顾及,忧虑, 与成语“殒身不恤”中的“恤”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认为将朝廷财利之事不再交付三司,而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并设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员的职责。 B、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向百姓散发“青苗钱”收取利息,向百姓收取“助役钱”,由官府雇佣人代百姓服劳役,这些措施都不正确。 C、司马光表示并不赞同他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拉近与王安石的距离,在陈述意见时委婉含蓄,措辞诚挚恳切,有较强的劝谕说服力量。 D、司马光认为自己蒙受君主恩泽,不能惧怕被谴责而不直言相谏,表现出心系百姓疾苦,关注国家安危,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

    ②光窃念主上亲重介甫,动静取舍,唯介甫之为信。

    (5)、除《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侵官、生事、争利、拒谏”外,本文中司马光对王安石还有哪些批评?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燕支行①

    王维

    画戟雕戈百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②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③。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教战虽令赴汤火, 终知上将先伐谋④。

    【注释】①燕支:山名,即焉支山,今甘肃境内。②飒沓:迅疾貌。③月支头:月支即月氏。匈奴冒顿单于曾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④伐谋:以智谋伐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的兵戈辉映着边疆寒冷的日色,大军的旗帜被弥天的尘土淹没,既表现大军的雄壮气势,又渲染了行军的艰苦。 B、远征大军日夜兼程,重叠的战鼓声和此起彼伏的胡笳声,震天动地,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态的壮阔画面。 C、将军腰系绣有神兽麒麟的锦带,锦带上挂着精致的吴钩,骑着高大的骏马,自诩为天骄,却被敌人持剑砍断了臂膀。 D、汉兵大声呼啸着以一当百,胡虏的骑兵互相看着,哀号惨叫,满面愁容,诗人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表现汉兵的勇猛。
    (2)、本诗中的将军形象与高适《燕歌行》中的将军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洵的《六国论》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在贾谊的《过秦论》中“”两句话,对这一观点有所印证。
    (2)、 柳宗元的《种树郭崇驼传》中,郭橐驼认为,种树不要忧之太过,如果早晚探视,甚至“”,树的本性将一天天背离。
    (3)、 古人多用两鬓变白来感慨人生易老,这在唐诗、宋词里面有很多例子,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危害大田作物的农业害虫,很多都具有迁飞的特点。以棉铃虫为例,科学家们首先根据暴发地分布, A  ,  然后再去实地验证,看能否捕到棉铃虫。在这条推测路线中,渤海湾是一个重要通道。为此,科研人员多次乘坐客轮,在海上捕捉昆虫。在14次航捕中,科学家们发现21 种跨海迁飞的昆虫, 并首次证实棉铃虫具有长途迁飞的能力。

    ①探明昆虫的迁飞规律,②虫害防治才会事倍功半。③在探明渤海湾迁飞通道的基础上,④经过进一步研究,让科学家们了解了棉铃虫迁飞规律。⑤它们每年5—6月从华北平原起飞,⑥一路翻山跨海到达东北平原,⑦在9—10月又从东北平原回到华北平原。⑧可见,东北平原是重要的防治地,⑨科学家们在这里种植抗虫棉,⑩减少棉铃虫迁出的种群数量。

    在昆虫迁飞途中进行拦截,也可有效降低虫群数量。 B  , 在昆虫迁飞高峰期,可以用高空探照灯在晚上诱捕,也可以利用地面灯诱设备、性诱设备,协同拦截迁飞棉铃虫……在途中进行了有效拦截,迁入的棉铃虫自然也就少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大家都在肚子里找寻适当的话,倒是梅又开口了:“我刚才在琴妹这儿看见这几本《新青年》,”她说着把眼睛向桌上望了望,那几本暗黄色封面的十六开本的杂志叠在床前那张条桌上。“自然有些地方我不懂,不过懂得的也有。那些议论也有好的,因为我受过害了,所以知道。 然而我读这些书, 我只有心里难受。这好像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跟我的环境完全不同。我也许羡慕这一切,可是我又明白我自己做不到。所以读了这些书,犹如一个乞丐站在富家花园墙外听见里面的欢笑声,或是走过饭馆门口,闻着里面的肉香饭香 , 心里不知道如何的难受!”她说到这里,额上那一条皱纹越发显著了。她从怀里摸出一方手帕,掩住嘴咳了几声嗽,过后又带着苦笑说: “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1)、对文学作品来说,动词的使用,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加点的动词有何表现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 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自然”,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①在途中进行了有效拦截,迁入的棉铃虫自然也就少了。

    ②自然有些地方我不懂,不过懂得的也有。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儒家文化有“乐学”的传统。 明代大儒王艮说: “学者不见真乐,则安能超脱而闻圣人之道? ”王阳明也曾感慨道: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 人自累于得失耳!”当今,有的人在学习时只关注知识、技能,忽略了道德的涵养、智慧的提升,学习变得趋向功利化、技术化, 陷入所谓的“学习焦虑”。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学习主体的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学习的目的和方式。

    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