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八(下)期中复习专题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9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绵羊的黑毛与卷毛 D、小明的AB型血和小花的O型血
  • 2. 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其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却深裂成丝状。这说明( )
    A、环境改变了水毛茛的基因型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C、水毛茛的显性基因被除去了 D、遗传对基因的表达有着影响
  • 3.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描述能够揭示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
    A、桐实生桐,桂实生桂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D、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4. 生物体都有各自的性状。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棉花纤维的长和粗 B、猫的黑毛和狗的棕毛 C、人的黑头发和黄皮肤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 5. 小姜家养了两只特别可爱的小猫,黑色长毛、两只眼睛一黄一蓝的是“宝宝”,白色细毛蓝眼睛的是“贝贝”,还养了一只神气的狗“小小”,白色细毛褐眼睛。小姜学习“相对性状”的知识后,对“宝宝”与“贝贝”进行分析,你认可的是( )
    A、“宝宝”的长毛与“贝贝”的细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宝宝”的黑毛与“贝贝”的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C、“宝宝”的黑毛与“小小”的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D、“宝宝”的蓝眼睛与“小小”的褐眼睛是一对相对性状
  • 6. 生豆芽菜时一定要遮光,这样长出的豆芽为黄白色,生豆芽时长时间光照,豆芽就会变成绿色。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豆芽在光照前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豆芽叶片呈现绿色由环境决定
  • 7.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B、苹果的颜色和含糖量 C、豌豆的黄粒与圆粒 D、狗的黑毛与卷毛
  • 8.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基因 B、父母都是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不一定都有耳垂 C、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D、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 9.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这句话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 10. 下图表示豌豆细胞中一对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仅携带一个基因 B、花顶生与高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C、该豌豆能产生含aD或Ad基因的配子 D、该豌豆植株的性状表现为高茎、花顶生
  • 11. 南京农业大学棉花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团队,以不同花色的亚洲棉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揭示了GaPC基因调控花瓣中花青素形成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改良棉花的花色及纤维颜色提供了理论参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的花色及纤维颜色是棉花的性状 B、棉花的花色及纤维颜色是基因控制的 C、GaPC基因是含有某种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白棉花的后代出现了黄棉花是一种遗传现象
  • 12. 在某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有同学发现,白萝卜的根,埋在地下的表皮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表皮却是浅绿色。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现象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B、环境因素改变了萝卜的基因 C、性状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 D、萝卜的性状主要由环境决定
  • 13.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以下四位同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一定相同” 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 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A、甲乙 B、甲乙丙 C、丙丁 D、甲乙丙丁
  • 14. 明明周末时去看望奶奶,在奶奶家看到的生物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B、猫的白毛与长毛 C、西瓜的黄瓤与红瓤 D、牵牛花花瓣的红色和蓝色
  • 15. 同卵双胞胎有许多非常相像的性状,主要是因为他们( )
    A、是同一父母的后代 B、后天的生活条件相同 C、是同个时间出生的 D、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 16.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麦的倒伏与抗倒伏 B、新疆棉的长绒棉和彩色棉 C、菜豆的圆粒和豌豆的皱粒 D、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A型血
  • 17. “刷脸时代”已经到来,其原理是根据不同人脸具有独特的性状特征,决定人脸这一性状特征的是(    )
    A、DNA B、细胞核 C、蛋白质 D、基因
  • 18.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对这种变异描述正确的是( )
    A、与环境变化无关 B、不可遗传给后代 C、该变异由基因控制 D、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19. 同一品种的甘蓝在北京和西藏栽培,叶球的重量差别显著,原因是(    )
    A、基因发生了变化 B、性状不受基因的控制 C、性状由环境决定 D、环境影响性状的表现
  • 20.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玫瑰开红花,李树开白花 C、龙生龙,凤生凤 D、一棵苹果树上的果实酸甜各异
  • 21. 随着4G、5G技术的推广,指纹解锁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产品中。研究显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B、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 22. 下列事例中属于遗传的是(      )
    A、小明跟他爷爷一样都是双眼皮 B、小强和他爸爸都抽烟 C、丽丽喜欢妈妈的自然卷,于是她也把头发烫卷了 D、这对双胞胎都是单眼皮
  • 23. 生物的性状不包括(  )
    A、生物的生理特征 B、生物的行为方式 C、生物的形态结构 D、生物的基因组成
  • 24. 下列遗传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红色豌豆花和白色苹果花 B、豌豆的绿种皮和豌豆的圆粒 C、人的卷发和直发 D、家兔的白毛和家猫的黑毛
  • 25. 同一株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性状不受基因控制 B、裸露的与浸在水中的叶的基因组成不同 C、扁平叶是显性性状 D、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读图理解题

  • 26. 遗传学家在80年代捕捉到一只罕见的白毛雄性猕猴,让它与多只棕毛雌性猕猴交配,产下多只子代,子代都为棕毛。

    (1)、猕猴毛色性状是由控制。猕猴的毛色形状属于一对性状。
    (2)、分析可推断猕猴毛色白色为(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亲代白毛猕猴的基因组成是 , 子代棕毛猕猴的基因组成是(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
    (3)、已知猕猴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猕猴性别决定的方式与人类相同。则雄性猕猴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有条。一只子代雄性猕猴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 , 其中来自亲代白毛雄性猕猴的性染色体是
    (4)、遗传学家从某只子代猕猴的胚胎中取出两个成纤维细胞(一种体细胞)的细胞核,分别植入两个去核卵细胞中,得到的两个细胞分别培养成两个胚胎,再将两个胚胎分别植入两只代孕母猴子宫中:得到克隆猕猴A和克隆猕猴B,那么这两只克隆猕猴的毛色是(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两只克隆猴的产生方式属于生殖。
  • 27.  鹦鹉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宠物鸟,其艳丽的羽毛颜色一直是人们繁殖培育的重点。现有几只雌雄鹦鹉交配组合如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亲代配对

    后代数目(只)

     

     

    绿色

    黄色

    绿色×绿色

    11

    0

    黄色×绿色

    0

    12

    黄色×黄色

    (1)、鹦鹉羽毛的黄色和绿色是一对
    (2)、根据组可以判断:鹦鹉羽毛的色是显性性状。
    (3)、假设鹦鹉羽毛的黄色与绿色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乙组后代的基因组成是
    (4)、若丙组是用乙组的后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丙组共繁殖16只鹦鹉,则理论上有绿色鹦鹉只。

三、资料分析题

  • 28. 【资料分析】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细菌,体内有“杀虫蛋白”基因(简称BT基因)。将该基因转入水稻中,可以生产出含有BT蛋白的大米,名为BT大米。BT蛋白能使食用它的昆虫幼虫死亡,但目前尚未发现BT蛋白对哺乳动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资料二:一般来说,DNA和蛋白质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即使食用了BT大米,人体内也不会有BT基因和蛋白。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存在未经消化的蛋白质被吸收进入人体的现象。

    (1)、转基因技术依据的科学原理是。BT大米中被转入的基因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
    (2)、“蛋白质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是指蛋白质被消化成。“未经消化的蛋白质被吸收进入人体”是指进入了人体的
    (3)、资料二中科学家的发现,如果存在的现象,人们会对食用BT大米感到担忧,因此转基因食品还难以得到大众认可。
  • 29.  2019年5月,四川省发现了全球唯一一只白色大熊猫,据专家分析,这只白色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请你根据下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大熊猫体色正常和白化在遗传学上叫做 , 分析可知显性性状是
    (2)、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白色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则子代体色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3)、亲代大熊猫体色正常,子代出现了白化现象,这属于变异。
    (4)、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此类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四、实验探究题

  • 30. 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小军同学在学习了昆虫的相关知识后,和伙伴们开展了饲养家蚕的课外实践活动。
    孵化蚕卵。小军发现室温不同,蚕卵的孵化率也不同。为了探究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进行了分组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温度(℃)孵化出幼蚕所需要的时间(天)孵化率(%)
    161049
    20998

     
    30868
    ⑴由表中可知,孵化蚕卵的最适温度是℃左右。
    ⑵饲养幼蚕。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的状态称为“眠”。蜕皮是指蜕去家蚕的 , 因为它限制了家蚕的发育和长大。
    ⑶观察结茧。家蚕经过4眠后,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
    ⑷观察蚕蛾。茧内的蛹羽化成蚕蛾后会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小军在收集蚕卵时发现,有些由圆形蚕卵发育而成的雌蛾,却产出了椭圆形的蚕卵,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蚕卵的圆形和椭圆形在遗传学中是一对
    ⑸饲养小结。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四个时期。小军和伙伴们总结了饲养家蚕的一些做法,其中不可取的是(填序号)
    A.及时清理饲养盒中的垃圾                B.用毛笔或羽毛转移刚孵化的幼蚕
    C.从冰箱里取出的桑叶直接喂食家蚕        D.不让家蚕接触到有刺激性的化学物品
    ⑹饲养反思。通过小军和伙伴们观察、记录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你认为科学观察应该做到。(答出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