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思想政治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从实施乡村提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阐述相比较十九大报告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是因为( )
    A、社会意识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总是相互依存的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2.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漫画《全面开展保护》告诉我们( )

    ①适应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变化而不断调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其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④群众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   )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

    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日前,中宣部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团队以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挽救了无数宝贵生命。60年来,先后有超过2000人次荣获受援国国家级荣誉。中国援外医疗群体代表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既是人民健康守护者、中外友谊传递者,也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这表明( )

    ①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2023“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张福仁,从医38年,不仅治愈了成千上万名皮肤领域的疑难重症患者,还带领团队创新研究出了能够精确甄别麻风密切接触者中的高危个体方案,改变了以往“一人患病,全村服药”的传统预防模式,把麻风防治模式从“早诊断、早治疗”提升至预防危害发生新阶段,使我国麻风防治研究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材料表明,张福仁( )

    ①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了价值判断  
    ②在医疗实践中作出了自己的价值选择

    ③利用社会提供的医疗条件实现自身价值  
    ④始终把服务患者作为自己最高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终极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在河南省郑州博物馆举办的以2021年评选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主线的展览,通过100处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展示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举办此次活动意在( )

    ①传播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的内涵
    ④加深人民对中华文化认知,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意大利女宇航员引用中国古诗文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表达自己在国际空间站的所见所想。由此可见( )

    ①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表达相同的情感 
    ②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③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文化发展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 墨色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表征之一,有“五笔七墨”之说。中国传统山水画偏重墨色,色彩只是随类赋彩的应用。近代画家把西画之中的块面、调子、体积、明暗与中国传统的笔毫元素相融合,丰富笔墨,达到真实的艺术感受。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创作形式的发展赋予中国画新的时代内涵

    ②交融中互鉴是中国画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促进中国画面向未来

    ④创新是中国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 以疫情下高考为创作背景的某电视剧播出后便备受瞩目。该电视剧以现实为根基,以真实的“烟火气”,书写新时代精神,反映的不仅是高考,而是疫情对全民的“大考”。可见,影视创作要(   )

    ①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②倾听时代声音,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③坚持守正创新,满足人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④好中国故事,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类型在内的400余件作品。展览作品主题涉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作品以“小视角”描绘“大时代”,深深触动了观众。作品的成功得益于( )

    ①作品创作要坚守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②作品创作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作品创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作品创作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展现了时代风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举办了主题展览。主题展览展出文物实物1580余件、照片800余张以及大量历史文献、艺术品等,运用VR仿真、虚拟影像、3D多维投影等技术,让参观者能近距离接触见证历史时间信物,感受先行者们的精神与力量。这有利于( )

    ①重温峥嵘岁月,创新革命文化的内容  
    ②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先进文化感染力

    ③改造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④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建党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这就是说国家是一个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从横向上看是政权组织形式问题,从纵向上看是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必须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

    ②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

    ③议会制国家中,议会和政府是选举产生、彼此独立的权力机关

    ④国家的结构形式,体现出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俄科技创新年闭幕式致贺信时强调,中俄双方要秉持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务实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中俄关系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据此可知(   )

    ①中俄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求     

    ②中国把维护中俄共同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

    ③中国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④中国在国际新秩序中彰显大国应有的担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2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胡凤益从小参与田间劳动,感受着农业劳作的限辛,梦想着“种一次就能年年收割”的庄稼。为圆少年时期的梦,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农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把一年生的水稻变成多年生的水稻”。2004年,胡凤益团队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将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选育出多年生后代群体,该成果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培育多年生稻种的研究漫长又艰辛,他们克服了项目经费不足、田野工作辛苦等困难,目标在前却难见终点等困扰,坚持进行实地调查、科学实验、试验示范和理论研究,成功培育了一系列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多年生稻播种一次持续收获多年,具有广适、高产稳产等特点,节约了劳动力投入,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2018年,他们培育的“多年生稻23”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的多年生粮食作物品种,在国际多年生作物研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胡风益团队“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获得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胡凤益能够实现少年时期梦想的原因。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旅游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市场需要更具特色、内涵、吸引力且更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2023年11月,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为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旅部研究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下称《计划》)。围绕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实施“信用十”工程等9个方面共提出30项主要任务。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色。

    文明探源照亮前进之路

    五千年历史烟云,中华文明的灿烂和辉煌激发我们不断叩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始于2001年的中华文化探源工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例,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使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说明文旅部出台《计划》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中华文化探源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价值。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宫课堂”闪耀着拼搏奋斗、努力追梦的中国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当我们听到来自中国空间站的授课,心中涌起的必定是无上的荣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庄严地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来自太空的一堂奇妙生动的“天宫课堂”,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它开启了他们的飞天梦与科学梦,帮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科技因创新而延续。本次“天宫课堂”是对8年前“太空第一课”的继承和发展。在一次次传承中,“课堂”升级了,“课表”也升级了,新的风貌下人类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结合材料,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天宫课堂”的文化价值。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和尊重。

    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方面,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20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1/3,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作出系列实质性贡献。2021年9月,中国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在经贸合作领域,中国在多边合作机制下不断开放市场,推动全球经贸合作发展。

    2021年10月,中国加入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协议,承诺对跨国公司实行更公平的税收,并从2023年起实行15的全球最低税率。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和尊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