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模拟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7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____,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这往往____关系一时,____关系一生。

    A、但是 不但 而且 B、可是 尽管 还是 C、所以 虽然 可是 D、因此 不仅 而且
  • 2. 填入下面文段中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④好像在试探什么

    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A、③②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
  • 3. 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有误的是( )
    A、通宵 小贩 染缸 肿胀 B、控制 侵袭 挪移 徘徊 C、耽搁 惊惶 僻免 魔鬼 D、压迫 牺牲 领域 疑问
  • 4.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若之矣。自愧 B、及其日中如探 赴蹈火 C、思援弓缴而射 得意 D、巍巍乎太山 欣喜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腊八粥》主要围绕八儿等待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对话描写充分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盼,以及喝粥后的满足。 B、《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写的是鲁滨逊初到荒岛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鲁滨逊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乐观积极的特点。 C、《匆匆》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不易觉察的、一去不复返的时光描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D、《十六年前的回忆》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烈士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
  • 6. 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qīn)袭    头涔(cén)  精兵减政      马观花(跑) B、(zhì) 追(dào)会    身临其    今我来(思念) C、(méng)懂    华罗(gēng)   而不舍    游园不(遇到) D、(jù) 润如(sū) 追悔莫      风飞过蔷薇(凭借)
  • 7. 下列句中加点部分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 B、试验田地,一边一律种的是蔬菜,另一边清一色种的是水果。 C、在作文比赛中,思雨拔得头筹 , 宁宁摘得榜眼 D、这次跑步比赛,李明明得了倒数第一 , 他决定努力锻炼,再也不做吊车尾了。
  • 8.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乡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胆怯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乡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乡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是山乡的儿女就应谨慎小心 C、是山乡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乡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 9. 小光准备以“玩也能玩出名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他搜集的以下材料里,哪一项不适合用到习作中( )
    A、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把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了放大镜。后来他将两片放大镜叠在一起,一片固定,另一片随意调节,制成了一台简易显微镜。 B、达尔文小的时候,经常给父母亲赶鸭、割草,他会捉一两只昆虫装进口袋,也会从水底捞几个彩色的石子,仔细研究半天。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C、居里夫人为了查出一种放射性元素,在环境简陋的实验室里坚持实验。最终花了三年九个月的时间,在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中提取出了0.1克的镭。 D、李四光小时候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看见一块大石头,他很好奇这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懂这一疑惑,他经常跑到很多地方找石头。后来李四光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
  •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早晨,人们在公园里散步、打拳舞剑,都在积极锻炼身体。 B、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名誉。 D、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作的国旗下演讲。
  • 11. 老师在课堂上教学《音滨进漂流记》时,“覆”让我们通过自学理解字义。小明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 再查音节             ;我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 再查             画。我在《新华字典》看到这个字的解释有:①翻转②灭亡③盖。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倾覆”,我选择了( )
    A、F fù 西 13 ① B、F fù 西 12 ② C、F fù 西 12 ① D、F fù 西 13 ③
  • 12.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B、镇上的人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夸张) C、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比喻)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 13. 下列每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声泪下 虽与之 B、马观花 快踏清秋 C、与人为通国之弈者也 D、自古日中则如盘盂
  • 14. 京剧中的脸谱有各种色彩,其中红色脸谱多为( )人物。
    A、正面 B、反面 C、中性
  •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宗元。 C、《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春夜喜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都与春天有关。 D、《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作品中带有地域特色的“京味儿”语言值得细细品味。

二、积累运用。

  • 16. 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曰:非然也。
    (2)、“浣溪沙”中苏轼感慨时光流逝的诗句是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4)、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病句修改)
    (5)、盈盈一水间,。“盈盈”在这里的意思。“盈”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两种:①充满;②多出来,多余。“盈利”应选第种解释。
  • 17. 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3)、朱自清《匆匆》一文这样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开启新的生活。请你仿照《匆匆》开头的写法,围绕“再见了,母校”这个话题,写2—3句开篇的话。 
    (4)、在“做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首先第一个发言。(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并写出病因)

    病因:

    (5)、老师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老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写:

三、阅读理解。(20分)

  • 18. 阅读。

    筷子小传

    施芳

    ①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意思是说商纣王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封王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了。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钢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②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著”,到了明代得名“筷”。在古代,筷子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总愿带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比起其他旅游纪念品,筷子既经济实惠,又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③古时候,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使用筷子的礼仪。

    ④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⑤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⑥小小筷子,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关联着社会文明健康。

    (选自《贵阳晚报》,有改动)

    (1)、短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悠久历史→→使用好处→

    (2)、结合短文内容,下列不是筷子别称的一项是( )
    A、 B、 C、
    (3)、下列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筷子为中国独创的餐具,它的使用历史悠久,直到明代才称之为“筷”。 B、朱熹的话说明古人讲究筷子和勺子同时举起来使用,进食极为方便。 C、一次性筷子、便携餐具、公筷的使用,都顺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4)、短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筷子。请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5)、“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这句话中的“至少”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郑小文六岁的弟弟总爱用勺子吃饭。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帮助郑小文劝说弟弟,让他愿意使用筷子。(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 1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对232人使用手机好处情况调查统计

    使用手机的好处

    方便与人联系

    获取更多信息

    人数

    人数

    23

    21

    58

    材料二:大家关于手机的讨论发言

    菲菲:我觉得手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好处太多了。比如,我就通过手机学到了很多知识呢。

    壮壮:手机还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呢。用它可以交费、购物、挂号、导航、照相

    依依:可它也有弊端,有的人成了“低头族”,他们大量的时间都在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感情都淡漠了。

    淘淘:我不同意你说的。用手机不仅能给朋友发文字短信、图片、视频,还能进行语音视频通话,这难道不是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吗?

    呜呜:长期看手机会损坏视力,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也容易泄露出去,要是被坏人利用,那可就惨了。

    材料三:减少“低头族”,降低近视率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近视大军”已高达7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在造成近视的多种原图中,因过多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容小觑(qù)。电于产品中所含的短波蓝光可以穿过角膜和晶状体到达视网膜。若是长时间接触,就会引起视力的损伤,甚至导致疾病。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蓝光的影响会更为严重,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电于产品的使用初衷是为了帮助成长,方便学习,若是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对眼睛产生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

    (1)、阅读材料一、二,判断以下哪项不属于手机的优势?( )
    A、通过手机,可以获取很多信息,学习到很多知识。 B、人们通过手机,能增进面对面交流交往的温度。 C、用手机能给朋友发文字短信、图片、视频,还能进行语音视频通话。 D、通过手机交费、购物、导航、休闲娱乐等,能提高生活便利。
    (2)、从材料三末句中能对应找出“得不偿失”的“得”是指;“失”是指
    (3)、【创意表达】读上面的材料,看下侧情境,你心中一定有话想说,请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四、作文(30分)

  • 20. 题目:让我感动

    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感动的瞬间,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和你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