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qiǎo)然不惊。 C、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juā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dùn)形。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篡改 诘责 查无音讯 深恶痛嫉 B、滞留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C、酒肆 吹嘘 藏污纳诟 磨肩接踵 D、狼籍 擦拭 坦荡如砥 络译不绝3. 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挖空心思 , 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面;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C、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D、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 ,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的家乡最近气候寒冷,人们都增添了衣服。 B、本学期,小红的学习成绩大大在增加了。 C、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荣获省级卫生城市。 D、学生写作文切忌胡编乱造。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B、“书”在古代有书信的意思,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谏逐客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 C、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至圣”。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____。____。____。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①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②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③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7.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选段,完成下列习题。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有何历史意义?(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家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8. 综合性学习(1)、互联网时代产生了许多网络词语,如,“点赞”“吐槽”“萌萌哒”等等,这些词语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词语呢?(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9. 古诗文默写(1)、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刘桢《赠从弟·其二》)(3)、 , 。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李清照《如梦令》)二、古诗文阅读(14分)
-
10. 古诗鉴赏
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11.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B、入则无法家拂士 欲速则不达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去国怀乡 D、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4)、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三、现代文阅读(28分)
-
12. 课文重读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2)、“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表现作者的心理活动是( )A、怕别人看见笑话自己;感激父亲亲自为“我”买橘子。 B、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了;怕父亲劳累摔倒,体贴,心疼父亲。 C、怕被人说不孝敬父亲;怕橘子散落地上。 D、怕父亲担心自己身体不舒服;感谢父亲,内心很过意不去。(3)、(父亲买橘回来后)“于是拍拍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13. 说明文阅读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胡文康
“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里歌儿多……”坎儿井和葡萄,是吐鲁番吸引广大游客的两大特色。
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达3千米以上,最长的是鄯善县的红土坎儿孜,长25千米。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如,开凿于1900年的鄯善县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长度达20.7千米,其首个竖井深度达98米,将98米深的土一轱辘一轱辘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线的竖井数量多达数百个,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端到出水处沿程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坎儿匠,他们依靠这种职业谋生。过去,在吐鲁番地区,拥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为“巴依”(财主)老爷,只有拥有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产业。
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许多坎儿井水量枯竭,还有很多因内部缺乏维修而坍塌、废弃。2003年的相关普查发现,新疆全区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1170条,其中有963条已不可恢复;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了52%。
昔日兴盛的坎儿井为何走向衰竭?首先,地面引水工程的发展和机井的无限制发展抢夺了坎儿井的水源。近半个世纪以来,吐鲁番建设了许多来自山区的直接引水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下潜和二次利用,使许多坎儿井断流、枯竭。其次,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坎儿井开凿工程在、易坍塌、维护难,艰苦的作业使青年人不愿承袭父业。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条坎儿井就此消失。
作为一种生产技术和历史文化,坎儿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吐鲁番市的坎儿井博物馆和坎儿井乐园一直吸引着大批游客。而坎儿井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和无须消耗其他能源的优点,在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今天仍有相当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扬优抑劣。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在新疆全面启动,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保护、恢复坎儿井注入了相当心血。我们相信:“坎儿井的流水清”在吐鲁番还将永远持续下去!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坎儿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B、坎儿井井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影响,水量常年稳定,水质优良。 C、坎儿井历史悠久,最早的通水时间为1520年,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D、开凿坎儿井工程巨大,开凿过程十分艰苦,开凿者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坎儿匠依靠开凿坎儿井谋生,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只有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巴依。 B、由于被地面引水工程和机井的无限制发展抢夺了水源,坎儿井逐渐由兴盛走衰竭。 C、为了保护、恢复坎儿井,吐鲁番各族人民将在新疆地区全面启动坎儿井的抢救工程。 D、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得内容确凿可信,语言准确而严谨。(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启动抢救坎儿井的工程有哪些意义。14. 记叙文阅读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
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产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着,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壮士借书 → ①→ 藏书被烧 →② → ③ → 原书出土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3)、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链接材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四、写作(50分)
-
15. 以《走近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而整洁;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