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去草实而食之 D、空以身膏草野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其一人夜亡”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归营 B、雪,武卧啮雪 C、 , 乃得归 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恐前语发,状语武 B、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②使牧羝,羝乳得归 C、①子父死,亡所恨            ②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D、①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欲此时降武
  • 4.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 C、“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突出体现了苏武的坚贞顽强。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B、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场面。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 D、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国家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人物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 , 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文二

    答苏武书(节选)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陵先将军 , 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 , 汉亦负德。愿足下勿复望陵。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匈奴                    使:出使 B、今得杀身自效                效:效力、出力 C、以虚死不如立节            诚:实在、确实 D、志未立而怨已成          图:料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谓武曰                    蒙故业,遗策 B、空自苦亡人地              临不测 C、报恩国主耳                而智勇多困所溺 D、且汉厚诛陵不死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诚甘

    A、单于其节 B、忧劳可以 C、天下集响应 D、立法度
    (4)、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为陛下所成就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B、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C、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D、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辇下除”,辇,皇帝的车子;除,是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 B、“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称苏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运的事情。 C、“位列将,爵通侯”,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通侯,爵位名,汉朝继承秦制。 D、“茅土之荐”,“茅土”,白茅和五色土,为古代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交代了李陵和苏武感情“素厚”:李陵不仅对苏家的变故关心了解,而且亲自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为了改善苏武的伙食而不辞辛劳亲至大海上为他“置酒设乐”。 B、选文一李陵劝说苏武的话既事实清楚又入情入理,大大震动了苏武的内心,以致苏武无言以对,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报君的套语陈词来答复李陵。 C、选文二李陵自陈内心,他“不死”是为报恩,并列举了范蠡、曹沫、勾践的例子来说明这样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没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伤。 D、选文二李陵不同意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说法,他从自己先祖李广遭际讲起,至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归汉却未得到厚遇的现状,斥责了汉廷做法的不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②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③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9)、请从选文一内容中概括,李陵从哪些方面劝说苏武投降匈奴?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武绝不饮食,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 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常愿肝脑涂地。”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使者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候、帝舅平昌侯、车骑将军韩增,皆敬重武。

    数年,昭帝崩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昭帝崩A卫将军张安世荐武B明习C故事D奉使E不辱F命G先帝H以为遗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斗,使相斗,与《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鸣”用法相同。 B、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词义相同。 C、让,文中指责备、责问,与成语“当仁不让”中的“让”意思不一样。 D、足下,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如《鸿门宴》“再拜献大王足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于听说卫律威逼利诱苏武失败后,就将苏武拘禁在大窖中逼他投降,但苏武以绝食相抗,毫不动摇。 B、李陵置酒设乐劝降苏武,苏武念及二人交情深厚,对李陵的态度相对委婉,不像对卫律那样恼怒愤恨。 C、苏武仗义疏财,他将朝廷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他的兄弟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资产,得到众人的尊重。 D、汉朝寻求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听了常惠汇报又出使匈奴,苏武等才得以归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②宣帝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5)、阅读本文时,有同学借用孟子的三句话概括了苏武的大丈夫气质,你认为可能是哪三句话,试写出。

三、选择 简答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时的北海,(a)。苍茫原野,无边无垠,地冻冰寒,人迹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是那个汉廷的旌节。在刺骨的寒风中,苏武命令自己,活下去,无论如何得活下去!他不能死,①家园里不仅有待自己恩重如山的汉武大帝,更有白发亲娘和红妆佳人。刻骨铭心的牵念如同蚕丝,缠绕着七尺男儿的心,家国情怀让他战胜孤独,顽强生存。他仍心怀希望,总有一天他能回到家园,同亲人团聚,为汉室效忠。

    无数苦难过后,苏武没死,他依然选择顽强地活着。(②)他开始周游北海,他的足迹走遍了北海湖畔。他慢慢了解身边的这片湖。他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由蒙古语转化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b),所以当地人又称“月亮湖”。湖水澄澈清冽,稳定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1)、下列填入括号内的两句话,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A、a虽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人居环境非常恶劣 b湖型狭长而弯曲,宛如一弯新月 B、a虽然人居环境非常恶劣,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湖型狭长而弯曲,宛如一弯新月 C、a虽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人居环境非常恶劣 b湖型宛如一弯新月,狭长而弯曲 D、a虽然人居环境非常恶劣,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湖型宛如一弯新月,狭长而弯曲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文中划线的两段文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说明修改意见。

四、微写作

  • 9.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李白《苏武》)

    读完以上两则材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说“苏武精神”,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角度清晰,见解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