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课时小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小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胜闻之,恐前语 发:暴露,泄露。 B、见犯乃死,负国 重:非常。 C、已死久矣 分:料想,断定。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 2. 翻译下列句子。
    (1)、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 3.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欲 B、反欲两主 C、单于其节 D、逸豫可以
  •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 当:应当 B、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判罪 C、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访 D、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女弟:妹妹
  • 5. 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至匈奴,置遗单于(财物) B、武帝其义(嘉奖) 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抵偿)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兼任)
  • 6.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惠语以让单于 如:像。    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   复举剑之,武不动   拟,比画。 B、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访。   主背亲   畔:同“判”。  前降及物故 , 以:带领   物故:死亡。 C、系张胜 收:逮捕。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女弟:妹妹和弟弟。   与武去     决,同“诀”,告别。 D、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从。   其官属常惠等  别:离析。  扶辇下除    除,门与屏之间的通道。
  • 7. 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收系张胜”与“加以老母系保宫”中的“系”意思相同。 B、“虞常果引张胜”与“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意思不同。 C、“方欲发使送武等”与“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中的“发”意思相同。 D、“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与“幸蒙大恩,赐号称王”中的“幸”意思不同。
  • 8. 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A、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B、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C、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D、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 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访 C、系张胜 收:逮捕 D、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 10.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揭示了屈原个人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屈原列传》在叙事中融入大段的议论,论中有情。 B、《苏武传》中的“李陵劝降”,与“卫律劝降”风格截然不同,这与作者对此二人的态度和评价不同相关。对李陵,作者借苏武的言辞,行文多用贬抑之语;而对卫律,相对委婉柔和。 C、贾谊的《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用夸张、对比、通篇一气贯注。以对比引发质问“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从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 D、《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写这篇文章是要为北宋王朝的统治提供借鉴。
  •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业绩。) B、丈人行也(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C、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副词,表示程度高。) D、兄弟亲近(古义,友爱;今义,双方亲密,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
  • 12.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且陛下春秋 D、皆为陛下所成就
  • 1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D、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14. 下列各句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B、不凝滞于物。(《屈原列传》) C、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 D、为降虏于蛮夷。(《苏武传》)
  • 15. 下列各项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因厚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置遗单于(《苏武传》) B、使使秦受地(《屈原列传》) 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C、以一仪而汉中地(《屈原列传》)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苏武传》) D、君之一悟(《屈原列传》) 蒙大恩,赐号称王(《苏武传》)
  •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张胜          引:招出            会虞常                 论:判罪 B、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子为父死,亡所           恨:怨恨 C、已死久矣         分:职责            恐前语            发:暴露,泄露 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    当:应当
  • 17.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辇下 , 触柱折辕        除:殿阶 B、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C、吾母与弟在汉,蒙其赏赐  幸:幸运地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吏常  假:临时充任
  • 1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
    A、蒙其赏赐:希望 ②召诸贵人议:贵族大臣

    ③虞常等七十人欲:发动 ④因厚单于:贿赂

    B、通使相窥观:多次 ②汉亦留之以相当:形容词,形容程度

    ③武等实在:形容为人诚实 ④死于前:效命

    C、自分已死久矣:料想自己 ②自陈道:详细

    ③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 ④会虞常:判定

    D、①而收系张胜:绑起来 ②绝不饮食:坚决不做

    ③前长君为奉车:父亲 ④虚心欲相待:谦虚

  • 20.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2)、空自苦亡人之地
    (3)、信义安所见乎
    (4)、与武决去
    (5)、蹈其背以出血
    (6)、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二、小阅读-课内

  • 2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为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 22.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③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