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上海 B、天津 C、北平 D、北京
  • 2. 国家统计局1953-1957年国民经济执行结果公报:“我们现在有了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等制造业”。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 )
    A、我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始实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实行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D、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3. 下列选项中,正确指出了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一五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需订取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的“一五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
  • 4. 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5.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6.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的票据见证了(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 7. 如下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这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
    A、消除了帝国主义战争 B、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 C、结束了列强对外干涉 D、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
  • 9. 右图所示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A、热情好客,形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 10. 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 11.  1962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对待缺点和错误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
    A、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B、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转变
    C、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D、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风险
  • 1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
    A、时间 B、背景 C、过程 D、意义
  • 13.  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许多农户家里,农民睡的是土坯坑,没有门,用几根木头挡一挡,除了几只吃饭的土碗,家中一无所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部分农民(  )
    A、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加入人民公社,吃“大锅饭”
    C、夺取地主富农的土地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 14. 如图是江苏宿迁居民吴长和保存的一张选民证。据他回忆,1953年参与宿迁县釜山乡选举的每个人都想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因为人人都有当家作主人的自豪感。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5.  1962年,他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工作的470余个日夜里,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不分昼夜地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这体现了(  )
    A、王进喜艰苦创业、忘我拼搏的精神 B、邓稼先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
    C、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D、雷锋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精神
  • 16.  2023年5月,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通过了《中国一中亚峰会成果清单》,并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这体现了(  )
    A、世界已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B、中国主导中亚五国发展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D、中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
  • 17.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大多数外媒使用 handover“移交”,主体强调英国:内地英文媒体用return“恢复行使……权力”,主体倾向中国香港。这反映了中英双方(  )
    A、不同的政治立场 B、深厚的文化底蕴 C、趋同的价值观念 D、雄厚的经济实力
  • 18.  如表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表中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  ) 

    时间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非公有制

    1978

    54.6%

    43.3%

    2.1%

    1987

    38.7%

    35.7%

    25.6%

    A、所有制结构调整目标实现 B、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国家发展公有制经济
  • 19. 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20. 八(2)班的同学们正在复习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但大家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记忆往往会颠倒错乱。请帮助他们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兴办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
    ③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 21. 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 2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____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横线处应填入(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 23. 如果在该表目录中插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在(  )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 18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 23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
    第四节科学发展观………… 26

    A、第一节之后 B、第二节之后 C、第三节之后 D、第四节之后
  •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 25.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问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梳理史实,了解现代化进程

    第一组同学梳理史实后,绘制了如下世界现代化进程示意图。 (部分)

    【任务二】研读资料,提炼现代化内涵

    第二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整理,提炼了以下两个式子。

    等式: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不等式:现代化≠西方化

    【任务三】聚焦观点,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两组同学聚焦如何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探究。

    (1)、请写出示意图中①②两处的标志性事件。
    (2)、 结合示意图,根据“等式”提示说明英国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3)、同学们结合“不等式”提出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观点。请运用示意图中近代中国在政治制度上探索现代化的一个史实加以说明。
    (4)、 综合上述学习探究和所学知识,说说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应有的坚持。 
  • 26. “和”、“合”二字最早连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摘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和善的道德观。(任举一例即可)
    (2)、材料二中所说的“理论”是指什么?结合图一、图二分别指出这一理论成功实践的例子。
    (3)、 古往今来,各民族为我国繁荣发展都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 2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自《历史纵横》
    材料二:1958年7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办起了工业食堂,并予以提倡。11月10日社论指出,“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一个很好的口号。根据10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举办公共食堂265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已达到70%-90%.此外,在收回自留地的同时,集市贸易也被取消。

    材料三:“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过去三靠(即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貸款,生靠救济),越靠越穷,现在‘靠三’(即靠三中全会路线),越靠越富。”。
    --20世纪80年代农村的顺口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哪一重大失误?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3)、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农民对我们党的哪一项政策赞不绝口?这项政策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新中国“三农”的历史变迁,你从中能得到什么认识?
  • 28. 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意识觉醒】

    材料一

    【国家地位提升】

    材料二  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杨忠虎,王明《中共党史简明读本》摘编)

    材料三  衡量战争胜负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确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使美国知难而退”,打到三八线地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战争的结果完全实现了这个预期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齐德学《英明的决策、胜利的结果、伟大的意义》(摘编)

    【国际影响力增强】

    材料四


    图1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        图2

    (1)、近代列强的入侵激起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19世纪90年代哪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初步觉醒?由此掀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什么?
    (2)、20世纪初的一场运动因其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实现了民族意识第一次全面觉醒,这场运动是什么?抗日战争使得民族意识觉醒达到全新高度,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材料二中“最伟大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5)、材料四图1中C阶段为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阶段我国重大外交成就一例。图2中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写出与此相关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