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有删改)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 , 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有删改)

    (1)、材料一加黑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择相应位置断句并将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故其子孙A虽有至B愚不肖者足以C亡国D而天卒不忍E遽亡之F此虑之G远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文中表示“统一”,与《阿房宫赋》“四海一”中的“一”词义一样。 B、去就,在文中有“取舍”之义,与《屈原列传》“同死生,轻去就”中的“去就”词义一样。 C、盖,在文中有“大概因为”之义,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的“盖”不一样。 D、重足而立,文中指天下之士重叠双脚站立,形象地表示出士人对秦王暴政的恐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篇指出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举了秦、汉、唐等历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们之所以灭亡,正在于他们思虑不够周全。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讳繁多,士人言未尽而身死,不敢竭忠尽智纠正主上。 D、材料二中比较了秦国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的不同表现,阐明了秦国不察纳谏言导致亡国的道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②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5)、材料二中说“三主失道”而天下乱。请概述两则文本中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

二、语言文字运用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人著书立说,为何要作序?一般说来,不外两种情况:

    一是发乎衷愫,诚意____。即在阅读时,被原著所____,心有戚戚,于是付诸笔端,为之作序。其所序者,或翻出新意。似山路赏景,整人开目;或钩沉索隐,如深林寻宝,得之不易。较为典型的,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所序很短,但却被后世倍加推崇,清代文学家沈德潜甚至赞其“____,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二是承人之请,为序体现的是文友之间的一种情谊。譬如明代王思任的杂序九十七篇,绝大部分都是为旧雨新知而写。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其中许多段落,读来不禁令人____,一赞三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介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叫绝 B、推荐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而起 C、推介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叫绝 D、推荐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而起
    (2)、下列各项中,和加黑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B、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C、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D、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B、追亡逐                       北:败逃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D、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丝绳、绳索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 B、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吴起……廉颇、赵奢之伦制兵。 C、①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②然后以六合家,崤函为宫。 D、①合从缔交,相为一。          ②尔三矢。
  • 5. 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梁,吾仇也     ④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④⑤/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 6. 下列句句中加点词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梁君臣之首, B、外连衡而诸侯//忧劳可以国,逸豫可以亡身 C、秦孝公据崤函之//一夫呼,乱者四应 D、会盟而谋秦//天下集响应
  • 7. 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牢,祭祀用的牲畜。 B、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C、《过秦论》作者贾谊,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论积贮书》《陈政事疏》,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 D、《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反对浮靡的时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中。
  •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秦论》是史论,本文总论了秦的兴起和灭亡的原因,充分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B、《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五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C、《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者立论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D、《五代史伶官传序》意在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