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3 类型:开学考试

一、品经典(19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语文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帮助同学们学习并传承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们讲究格律平仄,起笔引经据典,营造典雅意yùn , 涵括家国天下、日月山川、生活万象、乡愁亲情。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生机勃发,离不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孝悌忠信、协和万邦等一系列理想观念、价值追求。这些精神内涵深深埋藏在诗句中,成为每个中国人取的养分。

    在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方面,诗词有它的独特优势。古典诗词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接受土壤。《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舞台上,涌现出学生、农民、医生、快递员、民航机长等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日常生活里,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一起“飞花令”,一起“诗词接龙”。在融洽友好的切磋琢磨中,诗词仿佛一座用语言搭建的立交桥,让我们连通八方、共鸣共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意 yùn                  jí  取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琢磨】zhuó mó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zuó mo思索;考虑:队长的话我~了很久;你~这里面还有什么问题。

    (选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在融洽友好的切磋琢磨中,诗词仿佛一座用语言搭建的立交桥,让我们连通八方、共鸣共情。( )

    【乙】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 )

  • 2. 为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班级举办了“赏四季风光,品诗文名篇”的活动,请你完成题目。

    春光正好,领略“有桃花红,李花白, ”的风光;夏山如碧,欣赏“野芳发而幽香,”的绿意;秋风瑟瑟,领会“ , 寒林空见日斜时。”的冷清;雪满山河,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妙喻。知音难寻,一句“ , 青衫湿。”道尽悲苦;思念亲人,借“但愿人长久,。祝福。历尽艰辛,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生死抉择,诗人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经受风雨,方能拥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超然。

  • 3. 名著欣赏。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核心:有醉心功名迂腐可笑者;有心艳功名泯灭人性者;有依仗功名而假意清高者;有假托无意功名自命清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也有辞却功名释放个性者。以下人物属于哪种人?

    请任选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加以简述。

    周进           杜少卿            匡超人

二、忆往昔(15分)

  • 4. 行旅在外,“吃什么”往往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心里仍旧忘不了记忆里那份熟悉的味道。请你阅读以下文章完成任务,体会那份赤子之心。

    傅菲

    我自小爱喝粥,尤其爱喝红薯粥、黄果米粥,冬天,从地窖里拎出来的红薯,淀粉基本转化成了糖分,甜甜的、黏黏的,一碗红薯粥端在手上,馨香四溢。我三姑丈老说我:“你好养,一餐一个大红薯就解决问题,还吃得特别有味道。”20世纪90年代初,我去了广东,才知道还有比红薯粥黄粟米粥更好喝的粥。广东喝一碗海鲜粥,和喝一碗靓汤一样,都是日常中费尽心思的饮食大事。内地人,大多不爱喝海鲜粥,嫌海鲜的腥味。我第一次喝,便喜欢上了,那种鲜美和畅快,没办法不喜欢。

    粥也称糜,是一种用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粥字像米在釜中相属之形。《释名》云: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浓曰粥,薄曰弛。粥有止烦消热的功效。所以,常见医生叮嘱患者:其他不要吃了,喝几天粥,把身体养好。粥养生。我有一个表哥,患结肠炎,肠道功能非常差,吃了两年多的药物,都改善不了,一个老中医建议他喝粥。表哥喝三年多的粥,病就根治了。这是表哥自己都没想到的。

    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粥品,不同的地域喝不同的粥品。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粥国,有菜粥,有海鲜粥,有白粥,有小米粥,有玉米粥,有肉粥,有八宝粥……不一而足。节令里,有寒食粥和腊八粥。饶北河流域,这两个节令粥都没有,但有年粥。除夕夜,年夜饭过后,守岁。母亲便开始熬粥,熬满满一锅。到了子时,一家人便喝粥,喝了粥才上床睡觉。

    今年五月中旬,纪录片编导刘海燕来横峰。海燕对我说,她已经三年没有吃米饭了。我说,那吃什么。她说吃杂粮粥。我知道吃杂粮对身体的好处。回到家,我买来黑豆、红豆、豇豆、花生、粟米、葡萄干、红枣、桂圆、银耳、绿豆,存放在一个大瓷缸里。我爱人说,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我说以后不吃饭了,吃杂粮。我爱人取笑我说,是不是发疯了。我常买来一些食材,自己琢磨半天,“发明研制”菜品或酱菜,却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最后都成为垃圾。我爱人也会这样想,这些杂粮也会不例外地进垃圾桶。

    第一天吃杂粮粥很难受,口感和味道都不是我喜欢的,糙糙的,清汤寡水。连续喝了三天,慢慢适应了。上次回老家,我母亲说,你怎么瘦这么多了,是不是身体有毛病了。我说,没有呀,我没觉得瘦了。母亲说,还说没瘦,肚腩没了。我摸摸,真没肚腩了。前个星期去贵州,我到朋友医院做了有关血液的所有检查,所有指标正常,体重减了八斤。五月中旬至今,我只吃了三碗米饭。吃杂粮粥这些时间,我明显感觉新陈代谢顺畅,精力充沛,对米饭没有想法。

    每年,老家出晚梗米,我父亲会托人捎一袋给我煮粥。端着一碗热粥,我似乎闻到了饶北河沿着灵山带来的植物气息,午后阵雨一阵一阵飘过山梁的清凉味道,疏朗田畴翻滚的稻香;似乎看到晨烟在村舍萦绕,白鹭在秧田里纷飞,阡陌上温暖地开着野花,乡邻在田垄里劳作。————这是一碗粥的精魄。

    我们喝的每一碗粥,都有它来自母体的灵魂。周书云:黄帝始烹谷为粥。是一种与汉人相濡以沫的食物。它是我们食物中的配偶。也是食药合一的食物。

    事实上,我们所需的生活十分简单,无须过于繁复冗杂,可以把生活的本源降低到一碗粥里,人间有味是清欢,而不是羊头狗肉。铅山县永平镇北彭溪桥边,有“算公祠”,祠内置石碑一座,名“白菜碑”,以奉祀事,以纪念万历年间江苏句容人笪继良任职铅山县令时,造福百姓。碑铭“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假如,需我为这个时代立一个碑,我会在青石上,雕刻一碗粥,碑铭:“身在浮世,常尝粥味;人为赤子,当有粥品。”

    (节选自《故物永生》,有删改)

    (1)、文章中写了作者、作者身边的人与粥的一些故事。请你快速阅读文章,将思维导图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2)、文中画线的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你参考小贴士,任选一个维度进行赏析。

    (3)、文中多处引用了经典古籍中关于粥的句子,请分析作者这样创作的理由。
    (4)、本文作者傅菲在《故物永生》一书中写道:“城市鼎沸,却没有温度。乡村寂寂,却浑身柔软。”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这句话与你的思考,谈一谈你如何理解作者所写的“身在浮世,常尝粥味;人为赤子,当有粥品”一句。

三、传文化

  • 5.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的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 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五是“转注”,就是互训。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字,一个读音,一个偏旁部首,甚至一个笔画,都蕴藏着古老的文化和深厚的内涵,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如“仁”字,左为“人”,右为“二”,指两个人,意为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原则就是仁爱。“武”指的是战争,由“止”“戈”组成,“止”“戈”就是不用武器,意为战争是为了消灭战争,不战才是战争的根本目的。再如“美”,含有中国人有关审美观念的信息,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而为“羊 大为美”,意为大羊肥羊就是美的。

    (选自《中国文化亮,点通俗读本》,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行楷书法有的婉媚道逸,有的刚正博大,有的清刚骨立,有的端庄典雅且圆浑沉厚,有的清新秀逸,有的笔势往来有灵动之感,有的温文、雅致蕴含书卷之气,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选自《中国42项世界级非遗全名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工具材料,通过特殊的汉字书写,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B、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合称“六书”。它们同属于造字的条例。 C、汉字的字,读音,偏旁部首,甚至笔画,都蕴藏着古老的文化和深厚的内涵。 D、比起《易·系辞》中说文字是由“后世圣人”造出来的,“仓颉造字说”更自然合理。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面不属于会意字的一项是( )
    A、 B、 C、 D、
    (3)、请参照【材料二】中列举的例子,从“信”和“孝”两个字中任选一个,解读其文化内涵。
    (4)、人们对下面这幅启功行楷书法作品特点的概括,小明同学很认同,但也想在他人的基础上,补充上自己的看法,请你结合【材料三】,帮小明在横线上完成任务。





    …心8…


    评价:启功先生书法用笔有法,干净利落,毫不含糊;

    正确、端正,即学书路子正,方法正,笔正心正结字正;

    小明的看法:

四、探文心(33分)

  • 6. 文言文阅读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行香子·述怀

    [北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庐山草堂

    [唐]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注润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噫!凡今我为是物主,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节选自《白居易集·庐山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嗒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小丹和小溪做了字词梳理卡,请你补充完整。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应接不

    参考成语:无顾及

     

    竹树云石

    课内迁移:之,久而不去

    乐天来为主

    字源推测法:

    字形像一个吃饱的人张嘴,背着器皿掉过头去。指吃完转身准备离开。

    其境

    查阅字典:①胜利;赢(跟“负”或“败”相对)。②打败(对方)。③胜过;超过。④优美的;美好的。⑤优美的地方或境界。⑥(旧读shēng)能承担;能担任。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与 我 时 地 与 我 所 卒 获 所 好 ……

    (3)、翻译句子。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4)、小丹和小溪还对内容展开了讨论,请你一同参与。

    小丹:我发现,王维的《书事》与《竹里馆》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事》中的“欲上人衣来” 和《竹里馆》中的诗句都使用了①的修辞手法,来抒发人在自然中的心境情怀。

    小溪: 《书事》中,深院青苔②(环境特点),诗人心境③ 。

    小丹: 一个诗人情怀的身影总会在不同的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闪现。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思是④ 。在《行香子·抒怀》也说“作个闲人”。

    小溪:但是我觉得两个“闲人”包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行香子·抒怀》的上片“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强烈地表达了苏轼⑤ 。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则表达了⑥

    小丹:不同的诗人也会有相似的志趣,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让我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皆以“陋”显美。来看看我整理的阅读卡片吧。

    《陋室铭》

    摘抄

    旁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巧用对偶,句式齐整;描绘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陋室

    生活的闲适;表现了刘禹锡高洁雅致的情趣。

    调素琴,阅金经。

    《庐山草堂》

    摘抄

    旁批(仿照《陋室铭》的阅读卡片,补充完整)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注润云,秋有虎溪 月,冬有炉峰雪。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小文:读王维的诗,苏轼的词,白居易的文,我感受到斗室中有天地,映照文人心。

五、悟人生

  • 7. 按要求作文。

    复盘,棋类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对局需要复盘,人生也需要复盘。阅读在复盘中累积方法,实践在复盘中获取经验,艺术在复盘中焕发生机……你有过复盘经验吗?你为什么要复盘?你觉得复盘有必要吗?……

    请你以“复盘”为话题,进行写作,与结对学校的同学分享。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例,还可以……

    【写作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