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
②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③是科学的,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包头矿,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钛、铁、氯的硅酸盐矿物,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状为柱状或板状,颗粒大小约为20至80微米。铌是我们国家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元素,可以用到很多场景,在我们核工业系统有相当重要的用处,另外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由此可见( )①存在是思维的重要属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的正确性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随着冬季来临,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等交织叠加,专家建议及时就医,注重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面对疾病,古人则常会祈祷和拜神。古今对待疾病的不同做法体现了(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承担好这一庄严历史责任,要求我们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有机统一起来,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人民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人类指明了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的途径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论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这句话蕴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关系问题6. 黑格尔曾说:“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像一座雄伟壮观的庙中没有神像一样,空空荡荡,徒有其表。因为它没有可信仰的东西,可尊敬的东西。”可见,国家需要哲学是因为(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能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指导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推动社会的发展7. 我国南北朝时期思想家范缜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上述两种观点( )A、看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B、承认了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提出了意识是整个世界的本原 D、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表现8. 阅读漫画,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漫画1 漫画2
①上帝造人、见木不见林分别与漫画1和漫画2体现的观点一致
②气生万物、相反相成分别与漫画1和漫画2体现的观点相对立
③漫画1和漫画2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派别的对立
④漫画1和漫画2反映了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两种观点的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当地部门全力指导帮助受灾地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面对洪涝,古人则常会举行各种祈祷仪式,以慰藉心灵。古今对待洪涝的两种做法体现了( )①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唯心主义的存在毫无意义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主动担当,也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因此有人说:“环境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下列能支撑该观点的有( )①对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超越了具体科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环境问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系统化世界观的体现
③环境问题涉及了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④由环境问题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思考,对协调两者关系有哲学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T市在被评为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后,各地记者纷至沓来,竞相采访。当老百姓被问及对T市居民走路特别慢有什么看法的时候,一位并不识字的老太太说:“人都在走向死亡,你走那么快干什么?”记者听后深受触动。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哲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②人们是在生活中自发地形成哲学思想
③哲学智慧能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④哲学主要以世界观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 《自然·通讯》杂志刊载一项研究,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十只手臂的章鱼化石,其年代距今3.3亿—3.23亿年。该化石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幽灵蛸和章鱼的祖先。这一发现说明了( )A、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13. “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体现了(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为解决苦难提供具体方案 C、中国人能创造苦与乐转化的规律 D、幸福哲学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14.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将迎来为期6个月的太空科研探索。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求世界奥秘,试图各种“天问”。这表明(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④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气者,理之依也16. 《张子正蒙》中记载:“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从世界观角度看,下列说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①万理皆出于气,恐空独位之理
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③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④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 面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必须重新反思、规范人类的工程实践。为此,怎样转换工程思维,应该构建何种工程范式,让工程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和人工物有机、和谐地嵌入到生态系统中去,就成为工程哲学不得不回答的课题。这表明( )①哲学在处理人们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发展 ②真正的哲学应当回答时代问题,反映实践需要
③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进步 ④哲学是“现世的智慧”,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说明了( )①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开放和发展的理论
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为我国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 笛卡尔的观点是“我思故我在”,朱熹主张“理在事先”。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主张思维决定存在,后者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前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可知论观点 D、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后者强调意识依赖于物质20. 哲学星空群星灿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最明亮的。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就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共产党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坚持实践第一观点,能正确把握时代脉搏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
②能随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③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其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④作为真正的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之科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2)、荀子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几种形态。22. 阅读与思考第9页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由此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更高级。
恩格斯说:“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
23. 阅读与思考第14-15页《共产党宣言》发表后17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2)、说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24.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