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中国已经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有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我国自主建造的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空间站体现了( )
①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②中国梦是各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③我国已成为国际航天领域发展的领导者
④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实际表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一中亚峰会时就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坚持普遍安全—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坚持世代友好—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这表明( )①我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②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③坚持多边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选择
④我国以维护国家间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选择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本质要求之一,以此应对逆全球化思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政治上我们要( )①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②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③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④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 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合作无疑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引领作用,鼓励各国加强自身的气候方面的行动和国家自主贡献。材料表明( )①共同的气候安全利益为中美开展合作提供了可能
②国际社会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观点具有一致性
③中美践行共商共建理念,维护世界各国核心利益
④中美合作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并推动有效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2023年11月30日,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从人道主义救援、停火止战、加大外交斡旋、寻求政治解决等5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基本准则
②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③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契合各国心声
④积极推动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 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23年11月30日在迪拜世博城举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与发展中国家不断深化合作,积极推动建设低碳示范区,强化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世界各国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树立了典范。这表明( )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在逐渐增强
②国际合作有助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③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④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列体现中国对世界塑造力的是( )①中国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②共建“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③中国继承并创新了国际合作机制,创造性打造“金砖+”机制、中国一中东欧(16+1)合作平台
④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倡议和理念写进联合国决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 2023年8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约翰内斯堡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共创中非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中国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朋友一道,从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由此可见( )①中非命运共同体生动诠释了国际活动中的双边主义
②中非国家友好关系能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典范
③中非在民族振兴的路上并肩前行共促实现复兴梦想
④致力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成为中非共同的外交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4卷、37个语种版本,先后在32个国家举办39场线下与线上宣介推广活动,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众多国际政要、专家学者好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畅销( )A、表明马克思主义备受世界各国推崇 B、说明中国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者 C、有利于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表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得到更广泛认可10. 2022年是中泰建交47周年,也是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202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泰,为中泰友好合作擘画未来蓝图,也将中泰关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由此推断( )①中泰两国结盟以助力双边关系再次升级
②此次访问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③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推进睦邻友好关系
④中泰以两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推动友好合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恃强凌弱、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强调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 )①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的科学理论
④中国共产党在变局、乱局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 中国—中亚峰会近期在中国举办,此次峰会聚焦于“实”,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制定中国—中亚新经济对话策略,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从材料可以看出,此次峰会召开的意义在于( )①助力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
②彰显中国与中亚各国的集团优势
③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正能量
④有利于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以下简称“对外关系法”),该法已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既是新时代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战略之举,也是我国将对外交流与合作纳入法治轨道的长远之策。该法的通过( )①有利于我国对外关系领域实现良法之治
②有助于推动建立我国主导的国际规则
③建成了保障对外关系的涉外法律体系
④有利于贯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 202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些宏大的主题之“变”中,世界看到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是破解全球困局难题的必由之路
②要首先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遵循
④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 202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7月5日,“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外嘉宾表示,破解当今世界发展难题,需要汇聚国际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探索现代化之路;推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新步伐。从中可以得出(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维护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国家间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④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支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 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为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不断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材料表明( )①维护各国共同利益,推动国际关系由竞争走向合作
②在国际事务方面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
③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解答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4日,“2023从都国际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本届论坛七项议题分别是:全球战略稳定;推动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全球性挑战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民间友好交往与世界未来发展;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变革;“三大全球倡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议题直面全球事务突出问题,持续传递“坚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等共识,释放出合作、开放和共赢的清晰信号。
梳理历届从都国际论坛,合作、多边主义、包容、可持续发展等词高频出现。这既蕴含着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期待,也折射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在国际社会深入人心。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召开从都国际论坛的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无理打压,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高科技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活动,干扰阻断人才培养与交流渠道,阻碍我国正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限制高科技产品对我国出口,在国际上构建遏制中国的科技联盟来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科技打压。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6月27日至29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通过论坛我们了解到:在莫桑比克,中非发展基金参与的万宝莫桑农业园是一个大型水稻种植项目,它显著提升了当地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技术;在肯尼亚,当地示范区应用来自中国的田间微雨技术种植玉米,产量提高了99%至240%;在布隆迪,中国专家组挑选引进八种适合当地的稻种,解决了当地山区常因稻温病减产甚至绝收的历史性难题。
有人认为,中国农业技术为促进非洲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帮助。结合材料并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方文过饰非“漂白”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表示,日本政府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开展全球公关,中方认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安全性饱受国际质疑。无论日方如何文过饰非,也无法“漂白”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周边邻国此起彼伏的抗议和日本国内各界的质疑之声都是明证。”日本媒体民调显示,超过80%的日本民众认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污染水排海的解释不充分。 日本政府核污染水排海决策完全没有反映民众特别是渔业、农业从业者的关切。
中方认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也没有共同认可的标准。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 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合理关切,切实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国际监督。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的外交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态度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