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6.1《认识经济全球化》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56.28振荡走高至688.05,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2. 在很多视频网站都能看到这样类似的广告内容:晨跑者穿的运动鞋:“中国制造,综合了美国的运动科技”、家庭中使用的冰箱:“中国制造,融合了欧洲风尚”、孩子喝的牛奶:“中国制造,甄选来自新西兰的新鲜奶源”。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 )A、贸易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 C、信息全球化 D、金融全球化3.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意味着约占全球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经济体有望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将会更有力地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加速流动。材料表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有(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B、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 C、利用世界各地的比较优势 D、各国的共同利益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ade in China”处处可见。美国人一天24小时,起床的闹钟、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5. 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修正了所谓强化高性能半导体制造装置出口管制措施的省令,并明确将于2023年7月23日实施。有评论认为日本此举定会对自身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反噬效应,最终得不偿失。根据材料分析,日本的做法( )
①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②实质上只维护了日本人民的经济利益
③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开放、包容的要求
④说明了世界多极化加剧了国际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中国与海湾国家共同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携手打造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将占海湾国家移动数据连接的近一半。中移国际与包括阿曼在内的海湾国家携手加强在全球网络资源和综合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中国与海湾国家的数字技术合作及贸易( )①是基于双方优势互补,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②顺应全球化趋势,推动双方数字技术共同发展
③表明双方经济依存度加深和分工协作扩大
④表明双方结盟应对数字技术的挑战,扩大共赢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在一些跨国公司眼里,中国的角色一直在变:从最初的市场,到生产基地,再到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成了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他们把大量资本投到中国,也更积极地拥抱中国的变化。这从侧面体现出( )①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因
②我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不断追求
③跨国公司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④中国的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 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其宗旨是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立表明中国( )A、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决定作用 C、科技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9. 中老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由中国按国铁I级标准建设,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中老铁路的建设体现了( )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金融全球化
④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 缺乏互信的两国开展合作,现有甲、乙两个项目。其中,甲需两国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两国合力,也可一国独立完成,但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资金有限,在同一时期两国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投资且无法撤资,合力完成项目后收益两国均分。对于两国决策者来说,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是( )①防范对方失信行为
②开展两国对话协商
③向大型项目甲投资
④向小型项目乙投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 2023年5月28日,自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的东航MU9191航班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下图是中国商飞C919客机供应商情况。该图主要体现了( )A、金融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信息全球化1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尤其是巨头企业深刻影响国际关系,频频成为舆论热议焦点。跨国公司能产生上述影响,是因为跨国公司( )①实行跨国垄断,破坏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②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组织跨国生产经营
③实现自身利益的活动与所属国家有密切联系
④具有全球影响力,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 尽管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是世界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跨国公司全球配置稳定廉价的生产资源、维持技术垄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因没有改变。而东道国希望获得高新技术、再投资,进而强化关联关系的诉求也未发生变化。下列关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合作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东道国参与国际分工
②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旨在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③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要实现互利共赢
④跨国公司为实现母国利益而对东道国的利益不加考虑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4.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企业在伦敦和纽约上市----金融全球化
②美国设计、中国生产、全球销售——金融全球化
③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出口欧美——贸易全球化
④中国 S 企业在欧洲收购某大型钢铁集团——贸易全球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 以“产业协同、机遇共享”为主题的世界制造业大会跨国公司对接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共促成合作项目567个,总投资额3794亿元。跨国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①国际分工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③参与国际合作是跨国公司的根本目的
④利益的驱使是加速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6. 2023年1月,匈牙利政府公布的一项全国性民调结果显示,97%的匈牙利人反对欧盟制裁俄罗斯,称制裁会对匈牙利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对此,匈牙利政府发言人表示,欧盟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不仅不能停止俄乌间的冲突,还给欧洲带来了很多经济问题,匈牙利将会把本次民调结果提交给欧盟,希望欧盟重新审查对俄制裁。匈牙利政府此举说明( )①国家利益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
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③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解答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有人认为,科技是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唯一因素。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8.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在全球协作与分工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主流的今天,从飞机、汽车到手机,任何一件产品都可能是“全球制造”,而在其中扮演最关键角色的就是跨国公司。据统计,全球跨国公司总数已超过8万家。目前,世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如汽车、电子、航空、金融、信息技术等都纳入了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和服务体系。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构建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对世界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力也更加广泛和深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跨国公司就是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造成一场飓风的那只蝴蝶。
结合材料,运用“走进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评价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9. 现在,生产一种商品的零部件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使每个国家发挥其技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产品”。小组讨论: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道理,影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20.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面对这一图景,我们不禁要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其中。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彰显中国智慧的方案或主张被陆续写入联合国决议文件,中国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中国方案也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同时结合你日常了解的新闻素材,分析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为什么能够转化为全球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