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3同步练习: 9.1 电荷(能力提升)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入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空腔球壳内,其结果可能是( )
    A、只有球壳外表面带正电 B、只有球壳内表面带正电
    C、球壳的内、外表面都带正电 D、球壳的内表面带正电,外表面带负电
  • 2.  观察物理现象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静电感应现象,绝缘立柱支持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D、E是闭合的。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的导体C移近导体A,观察金属箔的变化;

    ②接着手持绝缘立柱把导体A、B分开,然后移开C,观察金属箔的变化;

    ③再让A、B接触,观察金属箔的变化。

    上述实验步骤中,能观察到金属箔张开的是(  )

      

    A、只有步骤① B、只有步骤①② C、只有步骤②③ D、步骤①②③
  • 3. 关于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创造了正电荷 B、丝绸创造了负电荷 C、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D、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 4.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面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 5. 如图所示,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两端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把带正电的物体C移近A端,则(  )

    A、C移近A端时,A端的金属箔张开,B端的金属箔闭合 B、C移近A端时,A端的金属箔闭合,B端的金属箔张开 C、先将A和B分开,再移去C后,A和B端的金属箔都张开 D、先将A和B分开,在移去C后,A和B端的金属管都闭合
  • 6. M和N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
  • 7. 把一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初始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 8.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库仑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定量规律,是电学史中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关于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摩擦起电现象和感应起电现象 B、库仑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两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总是一样的 C、电荷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起电现象 D、当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趋近于无穷大
  •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B、电场线是假想的曲线,但可以用实验模拟其分布 C、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固定一个金属球而不做成针尖状,是为了防止尖端放电 D、导体靠近带电小球时两端带上异种电荷,说明静电感应在导体上创造了电荷
  • 10. 2021年5月28日,第八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在天津工业大学召开,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知甲物体带正电2.8×1015C。丙物体带电6×1016C。则关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3.4×1015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 C、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6×1016C D、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6×1016C
  • 11. 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点电荷和元电荷 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创造电荷,或电荷消失
  • 12. 下列关于电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就是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任何一个系统的电荷量的代数和都始终保持不变 D、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 13. 下列对电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9×10-19C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 C、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D、以点电荷为球心的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创造了电荷 B、感应起电的实质是质子发生了移动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D、点电荷一定是球形或者圆形带电体
  • 15. 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 16. 下列关于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就是电荷量很小的电荷 B、在摩擦起电现象中,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 D、点电荷是指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
  • 17. 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整数倍 C、元电荷的电荷量大小是1C D、只有电子和质子的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
  • 18. 关于元电荷和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D、体积很小的带电体就是点电荷
  • 19.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点电荷 B、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C、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1.6×1019C D、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305.3倍的元电荷
  • 20. 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也叫元电荷 B、质子或电子都是元电荷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D、电子的电荷量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通过实验测得的
  • 21. 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一个电子 B、元电荷就是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 C、元电荷的值是1.6×10-19C D、物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22. 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
    A、4.8×1019C B、5.2×1019C C、5.6×1019C D、6.0×1019C
  • 23. 关于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B、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C、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 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

  • 24. 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而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同号电荷 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 25.  如图所示,在带电体C的右侧有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A、B、C均放在绝缘支座上。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均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状态中,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B、在图示状态下移走带电体C,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C、无论是移走带电体C还是将导体A、B分开,导体A、B上的总电荷量始终为零 D、在图示状态下将导体A、B分开,分开后A、B仍带电,该过程创造了电荷

三、非选择题

  • 26. 某同学做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手戴绝缘的手套拿有机玻璃棒,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如图甲;将其中一块板插入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如图乙箔片张开;将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如图丙箔片闭合。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 , 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 , 两板分别带上了 电荷;
    (2)、如图乙 ,箔片张开的实验现象 , 说明
    (3)、如图丙 , 箱片闭合的实验现象 , 说明 ;该研究性实验能验证 .
  • 27. 元电荷的电荷量为C,写出带有一个元电荷电量的微粒
  • 28. 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实验操作

    步骤一:手持起电板柄,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

    步骤二:将其中一块板插入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

    步骤三:将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

    实验图解

    实验现象

    箔片张开

    箔片闭合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的实验现象,说明
    (2)、步骤三的实验现象,说明
    (3)、该研究性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 29. 如图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在实验室中用到的(填“验电器”或“试电笔”)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仪器.

  • 30. 如图所示,在带电荷量为+Q的带电体C右侧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B , 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把AB分开,再将C移走,则AB分别带什么电?A电,B电(选填“正”负”“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