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七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培优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愿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图为黄河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1)、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它位于图中甲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2)、关于我国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的见闻说法错误的是( )A、有时能在午夜看见太阳 B、每年11月到2月为科考的旺季 C、可感受到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D、能见到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出没2.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科考队员去北极考察时间一般选择在6~8月的主要原因是( )A、此时正是北极极夜时期,风雪小 B、此时北极冰雪大量消融,草长莺飞 C、6~8月为北极的暖季,白昼时间长 D、此时为北极的雨季(2)、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考察时,科考员不能感受到的是(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看到因纽特人在捕鱼 C、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D、企鹅在冰面上觅食(3)、两极地区的各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昆仑站 B、泰山站 C、黄河站 D、长城站3. 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长城站和泰山站等科考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观、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2)、泰山站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观、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是为了( )A、防潮、防暴雨 B、通风散热 C、防止积雪融水进入 D、视野开阔、减小风阻4. 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1)、北极地区周围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A、非洲、亚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欧洲 C、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D、亚洲、北美洲、南美洲(2)、对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地区 B、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C、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5. 南极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建设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我国科学家将开展罗斯海区域海洋、海冰、冰川、生物生态等的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千米。估算一下,五个科学考察站中位置最南的考察站与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A、555千米 B、1110千米 C、2220千米 D、3330千米(2)、读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夏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②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③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 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2023年4月返回国内。读“雪龙号科考航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本次前往南极的过程中,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2)、极地地区气候终年严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度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3)、关于我国赴南极科考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为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B、将科考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带回处理 C、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D、科考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7. 我国在南极科考站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下图),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南极地区无法自然生长蔬菜,是因为当地( )A、温和湿润、少光照 B、高温、干旱、多风沙 C、低温、下雨、刮台风 D、酷寒、干燥、吹烈风(2)、在南极地区建造温室大棚的最佳时间是(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1月~次年2月(3)、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离地,目的是为了( )A、减少太阳辐射 B、避免积雪掩埋 C、抵御洪水灾害 D、防止动物入侵8.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大洋A是(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2)、相比北极地区,南极更为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 )①以陆地为主且海拔高 ②风暴更多,风力更大
③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 ④纬度比北极地区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 2020年我国远征队完成了从海岸线到南极大陆“难抵极”“难抵极”是指一块大陆上,距离任何一个方向海岸线最远的地点)的徒步远征,这是人类首次依靠双脚到达此地。图为“南极洲区域图”,据此完成问题。(1)、我国远征队在南极洲徒步前行时需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有( )①酷寒②大风③白色荒漠④暴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徒步队员向“难抵极”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先向北,再向东 B、先向北,再向西 C、先向南,再向东 D、先向南,再向西(3)、距离南极洲“南抵极”最近的中国科考站是( )①酷寒②大风③白色荒漠④暴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各国科学家“长途跋涉”赴南极科考,主要是为了( )A、开发利用种类多样的自然资源 B、建设南半球航空交通运输枢纽 C、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开展科研 D、开辟世界游客旅游新的目的地10. 在南极地区,科研队先后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完成下面小题。(1)、能解释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学说是( )A、大陆漂移说学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生物演化学说(2)、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A、动物在冬眠 B、气温较温和 C、降水较丰富 D、冰雪已融化(3)、各国对南极地区矿产没有开采的原因是( )A、矿产难以开采 B、运输距离遥远 C、为了保护环境 D、技术难以保障11. 图1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极大陆“白色荒漠”的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1 图2(1)、下列科考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罗斯海新站 D、昆仑站(2)、科考队在南极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①冰下地形探测②企鹅的生活习性③冰雪环境监测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图11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 )A、①-气温低 B、②-降水少 C、③-海拔高 D、④-冰雪覆盖12. 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是比利时建造的全球首座零碳排放的南极科考站。图为南极地区简图。读图,完成问题。(1)、该科考站①位于高纬度地区②有极昼极夜现象
③位于西半球④位于北半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比利时建造零碳排放的科考站主要目的是A、降低站点运营成本 B、开发南极自然资源 C、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D、改变南极气候特点13. 一项于2023年6月发表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北极地区(见图)有可能会出现无冰夏季,这比此前的预测提前了大约10年。据此完成问题。(1)、北极地区出现无冰夏季时间提前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环保意识弱化 B、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C、当地火山活动频繁 D、当地降水量在减少(2)、北极出现无冰夏季会①促进北极航运发展②改善动物生存环境
③沿海低洼地区被淹④极昼极夜现象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二、图文材料题
-
14.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4月,南极雪变成红色和绿色的照片再次引发关注。这是继南极乌克兰科考站在去年发现“西瓜雪"后,南极地区气候异常变化的又一例证。研究人员表示,南极雪的变色或与当地雪藻在偏暖气候时大量繁殖有关,异常开温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重视。
材料二:图为我国两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简图。
(1)、为了研究和保护南、北极资源,我国科学家到南、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分别是____。A、12、1、2月和6、7、8月 B、都在12、1、2月 C、6、7、8月和12、1、2月 D、都在6、7、8月(2)、“西瓜雪”出现时,南极地区正值季。气温异常偏高,会造成藻类繁殖加快,冰面变暗,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减弱),使气温进步升高,加速冰川融化。(3)、我国的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罗斯海新站面向洋。(4)、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 , 南极比北极气候更寒冷,原因是。(5)、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有助于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至少两点)。
15. 2021年2月,南极地区发现红色的“西瓜雪”,“西瓜雪”的出现与当地雪藻在偏暖气候时大量繁殖有关。(1)、此次“西瓜雪”出现时,气温偏 , 造成藻类繁殖加快。每到此季,成群的(北极熊或企鹅)聚集在沿海一带,蔚为壮观。此时,中山站正处于(极昼或极夜)。(2)、南极科学考察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这样设计是为了。A.防寒、保暖
B.防御动物侵袭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暴风雪掩埋
(3)、 2022年3月14日,中国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观测发现,南极海冰面积创下1979年以来最小面积纪录,异常高温导致冰层不稳定,引发世人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担忧。在框图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完成对冰川面积变化、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
① , ② , ③
(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结合图文资料,写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至少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