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1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31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如图是江苏宿迁居民吴长和保存的一张选民证。据他回忆,1953年参与宿迁县釜山乡选举的每个人都想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因为人人都有当家作主人的自豪感。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 1962年,他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工作的470余个日夜里,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不分昼夜地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这体现了( )A、王进喜艰苦创业、忘我拼搏的精神 B、邓稼先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
C、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D、雷锋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精神3. “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这个时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 有学者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从少数人的衷心拥护,到更多人的功利性参与、观望与反对,再到全民狂热的过程。此变化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的优越 B、农民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C、农业互助组的合理性 D、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5. 如图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6. 如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7. 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五十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材料反映了(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B、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文革”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D、国家发展未受到影响8. 该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为克服表中这种困境,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实施三年经济恢复计划 B、编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9. 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北和国成长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下各项适合“1966年﹣1976年”重大事件的解说词是(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严重挫折10. 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A、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B、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C、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D、严重个人崇拜带来巨大的危害11.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A、A B、B C、C D、D1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被誉为“铁人”的模范人物是( )A、雷锋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14. 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15. 济南的“中华老字号”宏济堂,创始于1907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店。1955年,经理乐芝田把宏济堂交给了国家,从此改名为宏济堂药厂,销售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16. 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佳句,诗词中的“桥”指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北京卢沟桥 D、钱塘江大桥1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18. 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19. 数据统计是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重要依据。如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 )部门
工业
水利农林
文教卫生
交通运输
其他
占比
58%
7.6%
7.4%
19.2%
7.8%
A、我国经济均衡发展 B、只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重视全面发展同时又有所侧重 D、各行各业成就显著20. 如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图示你可以推断,图中③处对应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二、材料分析题
-
21.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的历史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节日庆典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等核心元素构成了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通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国民经济比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什么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创举是什么?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历史性转变?(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发展与民主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