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16:声音的利用和噪声的防治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31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 2. 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老师在教室里讲话不会形成回声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C、只要物体在振动, 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3.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 4. 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 B、老师在课堂上讲课 C、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 D、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示警
  • 5.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 6. 如图,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底深度时用到声呐系统,声呐系统会往水底发射超声波,则(    )

    A、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B、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不一定需要振动 D、声音不能在海底的地壳中传播
  • 7. 下列实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B、利用B超检查母体胎儿 C、监测特定声波预报地震 D、用声波振动粉碎人体内结石
  • 8.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是因为振幅减小 C、图丙中,优美动听的琴声一定不是噪声 D、图丁中,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
  • 9. 学习完声现象后,小明做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乙图,可以看到真空罩中闹钟在振动,但不能听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且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弹起的角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丁图,用硬纸板接触转动的齿轮,发出来的声音很“尖”,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 10. 2023年深圳市开展“无噪新舞潮”静音广场舞推广活动。如图所示,舞者一人一副耳机,所有耳机都能同步接收到同一首歌。广场没有大分贝的音乐声,减弱噪声的主要方式是(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不能确定
  • 11.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B、用手捂住耳朵 C、在医院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二、多选题

  • 12. 小丽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用水蘸湿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带有活塞的哨子,如图所示。用嘴对着塑料管的上端吹气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 B、哨子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音色随活塞的上下拉动而改变 D、用更大的力吹气哨声的响度变大

三、填空题

  • 13. 坐在安静的物理考场内,能够清晰的听到考生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产生的;如图所示,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减弱噪声的。

  • 14. 深圳市很多学校将打铃声换成了彩铃,当同学们听到温馨的上课语音提示后,都会迅速走进教室,说明声音能传递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眼镜,说明声音有 
  • 15. 手机通讯是通过波传递信息的.B超是波的应用.空调遥控器是通过发射线进行遥控的.
  • 16.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 海豚可以用交流,此时人类(填“能”或“不能”)听到它们的声音.
  • 17. 控制环境污染是我国很多大城市“打造宜居城市,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主要是监测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填写其中之一即可)。
  • 18. 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我省许多城市的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利用噪声监测仪(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收信号,这种方法是在处控制噪声。

  • 19. 如甲图所示,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 量”)的性质,在医院里经常有如乙图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 好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处 减弱噪声.

  • 20.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

  • 21. 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里悬挂着“肃静”牌,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了噪声,街头的噪声监测仪上基本保持在50 左右。某同学学习了物理后,想利用声波来消除水垢,他将清洗液倒入管道,然后向管道发射超声波,达到清除水垢的目的,这主要运用了声音(选“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
  • 22. 在一些小区和学校附近都竖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噪声的 处防治噪声,现如今很多学生都有眼镜,但眼镜的清洗却比较麻烦,市面上有一种超声波清洗机可以快速清洁眼镜,这种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的特点。
  • 23.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4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洋该处的深度为m(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发生地震时,某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这些动物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技术人员要测地月距离,可以向月球发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激光”)。
  • 24. 图书馆的墙面挂有“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牌,其目的是在 处减弱噪声。
  • 25. 如图所示,当敲响乙音叉时,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跳动,这一现象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 ,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26. 声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但粉碎前需要进行B超定位,若某次定位时,探头紧贴皮肤向结石部位发出声波1.2×10-4s后收到回声。如果声波在人体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则此结石距探头的距离约为 cm。

四、实验探究题

  • 27. 如图 1 的导盲杖说明书如表所示,导盲杖发出的声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 手柄接收回 波后通过振动提醒盲人前方有障碍物。人、蝙蝠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如图 2 所示。(15℃时声速为 340m/s)

    说明书(节选)

    声频率

    40000Hz

    与障碍物距离/m

    1~1.5

    0.5~1

    [0﹣0.5

    手柄每秒振动次数

    1

    2

    3

    (1)、导盲杖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导盲杖主要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信息”或“能量”)。
    (3)、 若气温 15℃时导盲杖发出声后 0.005s  接收到回波, 则它与障碍物的距离是m,根据表中信息推断此时导盲杖手柄每秒振动  次。
    (4)、蝙蝠 (选填“能”或“不能”)发出与导盲杖相同频率的声波。
    (5)、导盲杖、蝙蝠都利用了回声定位技术测距离,该技术是否能用于测量宇宙飞船与其他星球之间的距离?  ,理由是 

五、科普阅读题

  • 28.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5月10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搭载天舟十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当天,天舟四号飞船靠近空间站,不断地启动发动机来修正位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是航天员蔡旭哲首次出舱并登上小机械臂的照片。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在太空行走和工作的交通工具。为方便航天员出舱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国科研人员精益求精,对服装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技术创新。

    头盔面窗---在太空中,保持视野清晰并非易事。出舱时,有时会遇到﹣100℃的低温,头盔面窗的温度也会下降,而航天员口鼻中散出的热气就会在面窗上结雾,妨碍航天员的视野。为此,科研人员采取通风去湿法,保障了面窗的透明度。

    关节结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虾外壳的结构,创新出套接式的关节结构,既保证各关节强度和气密性,又保证了灵活性。

    手套----科研人员先后对材料进行了几十次调配,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目前,该手套可以轻松握住气闸舱外的栏杆。

    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彰显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

    (1)、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的液态燃料,是通过(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液化而形成的;
    (2)、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填频率范围)的次声波,这种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3)、天舟四号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后,两者是相对(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4)、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
    (5)、宇航员的头盔面窗上若结雾,会结在面窗的 (选填“里面”或“外面”),雾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在“飞天”舱外航天服中,科研人员采取 方法保障了面窗的透明度。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与亚声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够穿透玻璃、 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超声波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频率小于20Hz 的声波叫做亚声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 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次声波频率低但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 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 的次声波,可以传 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 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可致人死亡。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2)、超声波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这些材料中属于导体的是
    (3)、超声波和亚声除了可以传递能量外,还可以传递
    (4)、在海洋中,次声波比超声波能够传播的更 (填“远”或“近”);
    (5)、下列不同频率的声波能与亚声产生共振的是
    A、8Hz B、800Hz C、8000Hz D、80000Hz

六、综合题

  • 30.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服役,从此中国摆脱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如图甲是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图片。

    (1)、舰载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为保证顺利起飞,风向也起到关键的重要作用,逆风起飞时,可 (选填“增大”或“减小”)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
    (2)、飞机在甲板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飞机的运动情况是 ____;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3)、航母上的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发现水下目标的,水中的声速为1500m/s,向深度为750m的海底发出声呐,s后可接收到回声;
    (4)、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戴防护耳罩以保护听力,这是在 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