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①远处流淌着一条美丽的小河,它像一条蓝色的绸带,环绕着那朴素jì____静的小山村。②春天,小河刚刚解冻,“____”,鸭子们争先恐后地跳到河里。③夏天,小河很早就穿上了荷叶与荷花编织成的衣裳。④河里美丽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甲】□有的已经张开所有的花瓣怒放着【乙】□还有一些花儿早已diāo____谢【丙】□却留下了青绿青绿的莲蓬。⑤秋天,小河两岸开满了金色的菊花,铺天盖地,香飘千里。⑥田野中的收割机忙碌起来了,将那早已笑弯腰的稻子收入怀中。⑦冬天,小河没了春天的生机,也没了夏天的美丽,它安静地睡下了。⑧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河底的卵石、水中的鱼儿,还有人们淘米时留下的米粒。

    (1)、根据词语解释或拼音,将横线处应填写的汉字用正楷字书写在横线上。

    (2)、根据语境,填入文段第②句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____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几处早莺争暖树 C、沾衣欲湿杏花雨 D、草色遥看近却无
    (3)、在【甲】【乙】【丙】三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甲】分号        【乙】分号        【丙】分号 B、【甲】分号        【乙】分号        【丙】逗号 C、【甲】逗号        【乙】逗号        【丙】逗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丙】分号
    (4)、对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第①句中把“小河”比喻成“绸带”,写出小河的湍急,表达“我”对小山村的怀念之情。 B、第③句用“穿”一词赋予“荷叶与荷花”以人的行为,生动描写了夏天小河的美丽。 C、第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秋天小河因为开满菊花而芳香四溢。 D、第⑦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冬天小河的安静。
  • 2.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 , 此事古难全。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冬季雪景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 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余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选文第①段的“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选文第①段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其中“铺毡对坐”“见余大喜”“拉余同饮”“是金陵人”等表现出亭中游人热情好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句中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 4. 阅读选文,回答各题。

    ㅤㅤ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住西湖 

    ②人鸟声绝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写湖上影子,更好烘托了“上下一白”的苍茫景色,突出了西湖雪景的纯净与淡远。 B、“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采用的是白描手法。 C、作者用“惟”“而已”,突出了湖上影子很少,表达了对西湖雪景略显单调的失望之情。 D、文章用数量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凝练地写出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关。
    (3)、比较文中“强饮三大白”的作者与《醉翁亭记》中“饮少辄醉”的醉翁,二者除了沉醉于山水的共同点外,饮酒的不同原因分别是什么?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得理巧饶人

    杨光洲

    ①得理不饶人者常受诟病。对此,他往往还十分委屈:明明是自己“占理”,为什么不能使对方“服软”,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与支持呢?

    ②得理不饶人者,输在一个“偏”字上。再大的“理”,也需要人的理解与认同,才能转化为行动。

    ③理若不能深入人心,如何彰显其价值?得理不饶人者只是片面强调自己占理,而不考虑如何让对方理解、认同、接受,一味地执拗死缠,除了催生逆反,岂可服人?

    ④所谓“理”,或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或是分割利益时的规则,说到底,是一种标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留鸟不理解候鸟为什么老搬家,鸵鸟爱沙漠,鱼鹰不离水……各鸟秉承各鸟的理,怎么可能以一鸟之理而令天下之鸟整齐划一呢?

    ⑤人与人产生矛盾,爆发冲突,据理力争,所据之“理”,往往是对自己有利、于对方不利的标准。何不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一下呢?“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能与对方换位思考,便不难把双方的“理”看明白、想透彻,从而在得理之时知进退、明取舍,游刃有余,最终以“得理巧饶人”的艺术获取双赢。

    ⑥得理巧饶人,需要的是大智慧。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收到老家的来信,诉说与邻居为住宅边界打官司一事,希望他出面解决。按说理在张家,以张英的地位,他完全能“征服”对方。然而张英在信上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信后主动让他三尺,邻居深受感动,也退后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道,遂成佳话。

    ⑦张英得理巧饶人,以退为进,给对方出了道选择题:张家让步后,邻居若再强硬必陷入舆论唾骂之中;若以张家为榜样,还能罩上仁义的光环。邻居果然在感动中进入了仁义礼让的轨道。张英得理,尚能如此审慎而巧妙地选择方法,赢得传世美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得理巧饶人,不是懦夫的表现。相反,只有内心强大者才会饶人,才有资格饶人。得理巧饶人时,得理者展现出的是睿智之美。

    ⑨得理巧饶人,不是权宜之计,不只是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得理巧饶人者其实已看到了长远的发展:人在岁月的长河中,谁不需要别人的谅解与宽容呢?得理巧饶人时,得理者展现出的是仁厚的善良之美。

    ⑩能容人者,才能为人所容。得理巧饶人者,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广。在遇到不是“你死我活”的非根本性对抗矛盾时,您会得理巧饶人吗?

    (1)、作者认为,要做到“得理巧饶人”,除了“占理”外,还需要哪两个条件?
    (2)、请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第⑥⑦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根据文意,为本文写一段40字左右的结语。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站牌

    宏亮

    ①新更换的站牌,像一座老人雕刻立在大桥头。

    ②这里,每天天不亮就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它是老区通向新区的中转站,又是繁忙地段。设置了几处隔离带,但还是没缓解上下车拥挤现象。等车人说,那块站牌,像一根冰冷的电线杆伫立在那里,啥事也不管。

    ③不知何时,站点儿来了一位身穿旧军服,腰扎绿皮带,肩挎斜背包,手持小红旗的老头。

    ④刚开始时,谁也没注意到他,都当他是等车人。后来,车一进站,他就挥舞手中的小红旗,不断重复口令:“别挤,别挤,按秩序上下车!”等车时,又耐心回答乘客站名和线路。

    ⑤人们看到这位老头,腰板硬朗,双腿一站笔直,动作很干练,虽然帽檐下两鬓斑白,但精神抖擞,像当过兵的人。

    ⑥一些人用怪怪的嘲笑目光看着老头,说他闲的,穿一身黄不黄,绿不绿军装。可老头却不在意,总是面带微笑乐呵呵做好“执勤”工作。

    ⑦“这老头,一个月不少挣吧?”“人家是义务的,没工资。”几个等车人在闲聊。一到月底,大爷就走进支队长的办公室。出来时,总见大爷拿着红本,笑眯眯在摸着自己的腰包。

    ⑧有人猜测,老头准领工资了。

    ⑨时间长了,知道老头姓张,都叫他张大爷。“张大爷,看您的一身着装和那个动作,当过兵吧!”小伙们围过来问大爷。可张大爷微微一笑说:“我喜欢穿黄衣服,活动活动胳膊腿,练站功,身体好。”

    ⑩张大爷的站功,真让人们敬佩。车进站挺胸、抬头、敬礼、车停靠点喊着口令,车开动目视前方,举旗挥动。大爷的举动成了路口上一道最特殊的风景。

    ⑪在这条路上,有五十多班次公交车,站点二十多个,因编制所限,站点没设过协管员。张大爷,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当起了指路员。刚开始,张大爷对乘客提出的小区不全熟悉,有时也答不出来站名。

    ⑫“小孙,铁匠沟在哪儿下车?”张大爷走到车窗问司机。“线路上没有这个屯啊!”“同志,你等等,我问下交警。”张大爷跑去问交警。

    ⑬到了晚上,张大爷找来老友咨询得知,南屯中的里沟,早时没名,一位姓穆的铁匠来到这沟里,娶了媳妇,后来有了孩子在沟里成了几家人。从此,山那边人都叫铁匠沟。张大爷把这沟名记在本上了。

    ⑭星期天,张大爷骑着自行车,来到新开发的小区打听路名。一栋楼一条街摸清开发前的自然屯名。他把打听到的原路名,用扑克牌叠成方块,按颜色分成四种,新名后面标上老名,画成红黄图型。“爸,你又把在部队时学的旗语兵专业用上了。”张大爷笑了笑,摆了手,“这是秘密不准说。”女儿按老爸“指示”把图打成了小册子,张大爷躺在被窝里一遍又一遍背念。

    ⑮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大爷用半个多月的时间,背熟了周边二十几个自然屯新老名,只要乘客提出所去地点,他都能告诉在哪站下车,哪站中转。新站牌立上后,等车人多了,笑声也多了,张大爷的腰板更直了,因为他心中有了“线路图”。

    ⑯一次,一位外地的老太太拎着包裹,下了火车要去外甥家,又不知是啥屯。走到站点看见了张大爷,急忙上前求助:“大兄弟,我要去外甥家,忘了他家住啥屯,你能帮我找下吗?”

    ⑰“老姐姐,您别着急,我试试看。”张大爷指了指站牌问,老太太摇头说不是,只说外甥家那个屯有山,小时候常跟弟弟常上山采蘑菇。张大爷跑到市场管理所,打听到上岭屯,常有人来卖红山蘑菇。请管理人员帮忙,电话打到村里,果然找对了人,家人正在联系呢。

    ⑱“交警同志,太谢谢您了!”那位外甥握着张大爷手说。“我不是交警,是站牌人。”“啊,站牌人?”全屋人都笑了。

    ⑲细心的等车人看见张大爷猫腰敲打腿,送来护膝袋、风湿膏让他保养。他贴上后见人就说,我要为大家站好岗。

    ⑳一阵子,张大爷没出现在站点,____。

    (选自《江山文学》有删改)

    (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张大爷的哪几件事?
    (2)、第⑥~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班级准备开展“最受欢迎的小说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从人物形象角度为张大爷写一段推荐语。
    (4)、小说结尾常常留白,使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请你依据本文的主题,为小说补写一个留白式结尾。
    (5)、标题“站牌”具有多重意蕴,请谈谈你的理解。
  • 7. 结合艾青的《礁石》一诗,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 8. 根据《水浒传》原著的内容,按要求答题。
    (1)、“酒”在《水浒传》中频频出现,作用颇大。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写下面表格。

    主题提炼

    相关情节

    “酒”的作用

    酒见英雄气

    武松景阳冈打虎

    凸显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吴用智取生辰纲

    酒伴英雄行

    (2)、学者邹少雄在《论<水浒>的文化精神》中解释了三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一是敢作敢为、宁折不弯的人格精神;二是行侠仗义、扶弱锄强的同道互助精神;三是突破传统的超越精神。请从武松、宋江、鲁智深中任选一位,结合其具体事迹阐述其中一种内涵。

三、综合实践(10分)

  • 9. 班级即将开展以“了不起的长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从下面的九宫格中找出一句关于长城的俗语,并将其准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之前,分组搜集到了以下四则材料,请仔细阅读后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图片

    材料二: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嘉峪关。它纵横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公里,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材料三: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材料四:历史学家翦伯赞如是说:“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指筑长城)……不能不令全世界惊叹!”

    我探究的结果:

    (3)、中国人对长城有着独特的情感,并尽情为之歌唱。下面歌词中哪一句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请写下你的感悟。

    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

    ②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万里长城永不倒》

    ③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我的中国心》

四、写作(任选一题50分)

  • 10. 作文。

    题目一:藏在时光缝隙里的温暖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①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ㅤㅤ②1935年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领导者之一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呼喊。

    ㅤㅤ③习主席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个人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