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48分(1~16题,每小题3分。以下各题均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1.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马坝人遗址
  • 2.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A、元谋人和半坡人 B、元谋人和北京人 C、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 3.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 4.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 5.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永济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6. 他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他是(    )
    A、秦始皇 B、汉景帝 C、唐高宗 D、宋徽宗
  • 7.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 8. 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火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洽”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9.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 10.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兴办太学 D、确立察举制
  • 11.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2. 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沿此线路最远可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   )
    A、朝鲜半岛、日本 B、南海诸岛、苏禄 C、印度半岛、锡兰 D、阿拉伯、俄罗斯
  • 13. 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他的医学著作是( )
    A、《医学集成》 B、《医典》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 14.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5.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
  • 16.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作品是(  )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颜氏家庙碑》

二、填空题(第17-21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 17. 原始农耕文化中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18.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朝。
  • 19.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 , 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 , 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 20.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他的学说集中在《》这本书中。
  • 21. 184年,太平道首领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军。

三、综合问答题:(第22小题,共15分)

  • 22.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承载】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哲思一脉】

    材料二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辉煌科技】

    材料三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纸的质量,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南朝哪一位科学家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该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四、材料分析题:(第23题,共17分)

  • 23. 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甚《不可不读中国历史》

    材料三 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所说的变法指哪个诸侯国的什么变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个民族的改革?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请总结此次改革的内容。(不少于三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4)、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