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北京人己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 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A、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2. 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下列遗址同属于“稻作文明”的是( )A、山顶洞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三星堆遗址3. 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 文化遗址发现了陶杯。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A、该陶杯是黄帝的作品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先民已学会制作陶器 D、黄帝发明陶器的传说是可信的4. 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下面流程图标题的 是(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5. 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6. 西周统治者认为“世界”秩序应该同图中的同心圆一样,圆中心是天下中心“镐京”,接着按照亲疏远近关系由内向外建立诸侯国,抵御外来侵略,拱卫周王室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基于这一认知,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7. 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 “尊)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其中,迄 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商代铜爵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西周利簋8. 甲骨文是中国己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丰 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图中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A、工具革新 B、农耕生活 C、土地制度 D、文字演变9.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10.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商鞅变法促进了国家统一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交融11. 有一水利工程,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 府”,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岷江12.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深刻影响了中国思想的发展,我国现代外交强调 宽容和包容,反对强制和干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老子》里的( )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13.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 式,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国家不断分裂14.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上泰山……刻 所立石。由于石碑历经风雨沧桑,其上文字已无法辨认,如能把秦始皇当年刻石复原, 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15. 成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战役 及成语与秦的兴、亡对应正确的是( )A、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B、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巨鹿之战——四面楚歌 C、长平之战——围魏救赵、涿鹿之战——四面楚歌 D、桂陵之战——纸上谈兵、涿鹿之战——破釜沉舟16. 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江山依旧,境况大变。刘秀以他 非凡的胆识和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开创了治世局面。这一局面是( )A、“楚汉之争”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成康之治”17. 东汉中后期,皇后的兄弟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 )A、豪强横行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州牧割据18.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 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 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19. 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 60年,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 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20. 东汉时,创编了 “五禽戏”体操,并发明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的是( )A、黄帝 B、华佗 C、贾思勰 D、扁鹊21.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长江边展开一场 南北大战,这场战役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它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22.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 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材料强调八王之乱的( )A、背景 B、过程 C、措施 D、影响23. 历史学家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提到:“苻坚之兴,兴于他缓和了民族矛盾; 苻坚之败,败于他远未消弭民族矛盾。”其中,“苻坚之败”指的是( )A、淝水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桂陵之战24.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地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下表教材目录横线处应 填(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___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5.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下列文化遗产中,既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又吸收外来宗教造型特点的一项是( )A、秦兵马俑. B、长城 C、白马寺 D、云冈石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
26.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出现了仓禀(lǐn)丰实,府库饶财的局面。——《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0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治所建立的一套什么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和治世局面。(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思想”采取了什么措施?西 汉时期,为“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 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国家制度对我们今天国家建设的重 要性。27. 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老师运用了以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 “触摸”历史文献】
每一部文献都是“活着”的历史,都在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
【任务二“走近”历史人物】
中国人民银行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三年历时十年,发行了十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 纪念币》,以下为其中两位杰出人物的纪念币。
【任务三“考察”历史遗址】
历史遗址专指古人类的建筑性遗存,是人类有意识加工而成的,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 提供了重要资料。
(1)、请写出图一书影的作者。写出图二书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三历史人物的杰出贡献?谈谈图四历史人物的重士5 就(至少说两项)。(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与能力。请同学们结合所学,选取任务三历史遗址中的一处遗址撰写解 说词。(要求:包括人物的生活时代、主要贡献或地位。)28. 某校七年级同学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工具变化】
材料一铁制工具比较多的使用,促进了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随着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剩余产品有所增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有了发展的可能,这就为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中央管控】
材料二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西汉中央收回铸币权, 统一由“上林三官”铸造货币(见左图),并将铜材置于中央统一管制之下,这就使货币的伪铸失去了原料, 从根本上制止了伪钱的泛滥,取得对豪强地主、富商大 贾私铸钱的斗争胜利。中央政府控制了铸币权,从一个 侧面稳定了财政,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秦汉史》
【开发江南】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农民不断渡江南来,补充了南方不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河柒交错,水利灌溉自然比较方便。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时期的历史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规律。请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并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2)、材料二图中是西汉中央统一铸造的货币五铢钱,请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央收回铸币权”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历史条件。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29.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理念,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人心凝聚、 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 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习近平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呈现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大趋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面貌必将促使各民族继续守望相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形成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更具包容性和更加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必将以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更具包容性和更加密不可分的新面貌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同团结奋斗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陈思《文化同构与族群融合: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据材料一指出他们在历史上对民族交融产生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概括在我们国家历史长河中民族交融的表现和特点。(3)、阅读以上材料,请你围绕“民族交往、交流和民族交融”这一话题提炼一个观点,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120字左右,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