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核心要点必刷题(2)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中的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马
犬
牛
A、土地制度 B、分封制度 C、农耕生活 D、天文历法2. 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国国君,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这位诸侯国国君是(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周武王3. 《三字经》有云: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4.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带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A、竹简或木牍上 B、丝帛或麻布上 C、龟甲或兽骨上 D、宣纸上5. 如图分别为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 C、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6.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 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7. 《礼记》记载,天子于腊月(农历十二月)农事完毕后,迎猫神而祭之,以祈消灭田鼠,保护庄稼。“迎猫神”反映古人( )A、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 B、注重满足奢侈享乐需求 C、珍视生产劳动的成果 D、意在提供充足农用动力8. 台湾圆山文化距今有3500年至4000年,其彩绘陶、印纹陶、玉玦等遗存,明显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圆山文化大致存在于( )A、A B、B C、C D、D9.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材料中“周的创造”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0. 如图是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地的西周青铜器邓公簋,器底内刻三行十二字铭文(意为:邓国国君为女儿应嫚毗出嫁至应国而制铜簋。希望她能够永远珍爱地使用)邓公的发现,为应国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实证。由此可知,文物( )A、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B、可以佐证已有历史认识 C、相比文献记载更为可靠 D、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11.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史记》 B、电视剧《封神演义》 C、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D、某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盘庚迁殷》12. 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 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 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D、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13.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1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造成这种社会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百家争鸣推动思想转变 B、变法改革的推动社会发展 C、铁器、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 D、战争频繁带来社会变化15. 如图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画面中有二人躬身相对,左边一人榜题“孔子”,右边一人榜题“老子”。画中人物孔子和老子所属学派分别是( )A、儒家和道家 B、儒家和法家 C、道家和墨家 D、道家和法家16.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17. 如图所示的成语体现的思想来源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18.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此外还有中、小型地面房基,以及更多的陷入地下的半地穴、地穴式房屋,面积最小的勉强可供二三人栖息。以上内容说明夏王朝( )A、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历法 B、长期对外征战耗费国力 C、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明显 D、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疆土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20.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时间
人物
事件
公元前343年
孙膑与庞涓
马陵之战
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
吴起变法
公元前359年和356年
秦孝公
商鞅变法
公元前256年
李冰和他的儿子
都江堰
A、夏商西周的政权更替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D、动荡不安的春秋时期二、非选择题
-
21.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发布亮相(材料一),这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的青铜面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物讲述人说:“根据考古研究,青铜大面具的分铸技术和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响……”。
材料三:三星堆出土的圆尊纹饰:兽面有粗壮的向外卷的双角,巨眼凸睛……与
流行于殷墟一期的兽面纹十分相似。
——摘编自陈公柔、张长寿《殷墟青铜容器上兽面纹的断代研究》
(1)、文物讲述人得出的“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一观点引起了小赵同学的兴趣,他和同学们来到上海博物馆探究。以下正在展出的展览中,他们可以选择的有 、。A.宅兹中国一一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B.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
C.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展览
D.“海上生民乐——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文物民乐展演”
(2)、观展中,同学们发现了出土于中原地区的青铜面具(材料二)。对比中原地区的面具和三星堆青铜大面具,能得出什么结论?(3)、观展后,同学们又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到材料三,发现殷城出土圆尊上的纹饰与三星堆圆尊上的纹饰十分相似。综合以上所有信息,请归纳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1所示
材料二 如图2所示
材料三 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1)、材料一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制度分别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依据材料三概况分封制有何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