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历史学家孟世杰认为,一场战争导致中国“藩篱尽撤,外力交侵”,成为中国“近百年忧患之种原”。他所指的这场战争结束后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 有人在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时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清政府官员为抵抗英军侵略,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C、民众为了反抗英国侵略,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3. 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 )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 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 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4.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5.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A、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 B、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全面灾难 C、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 D、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6.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 98种 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7. 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8.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八国联军侵华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9. 下列是王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她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时代的曙光10.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11. 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12. 下面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13. 下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14.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面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封建道德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由此可见( )A、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D、近代已经实现婚姻自由15. 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提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当时( )A、提倡科学主义 B、提倡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5分)
-
16.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人民的抗争】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四: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界碑”的含义,指出“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源。(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出的农民阶级的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难以施行的根本原因。(4)、根据材料四,分析该运动的性质,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运动在对待外来事物上的局限性。(5)、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17. 解读历史人物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道光十九年正月,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州查办烟禁。他到了广东以后,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英国以中国禁烟为由发动了战争,林则徐是主战派的领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的主要事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这幅挽联悼念的英雄人物,用一句话概述他的英雄事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这首诗所称赞的历史事件。(4)、归纳上述三则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的共同的精神品质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人物
主张
19世纪60年代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皆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20世纪初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0世纪初
陈独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上表是中国近代部分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请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物主张、时代背景,人物事迹等方面对其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