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我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其中一集描述了元谋人和石林景观。据此判断,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 )A、云南 B、陕西 C、浙江 D、辽宁2.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距今约七十到二十万年”、“能直立行走”、“学会使用火”判断下列符合这些信息的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3.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会农业种植 B、使用磨制石器 C、会制作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4. 远离华夏中土的湖南曾被认为是不适生存聚居的地方,古史关于湖南的记载更是寥若星辰。1986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湖南远古历史的空白,基本建立了湖南历史的时空框架,下列哪一选项是关于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的正确表述?( )A、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怀化洪江市,距今8000-500年,发现了大型祭祀场所,有助于我国宗教祭祀活动 B、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西周青铜器中的精品 C、大禹治水过程中在湖南留下了许多有关禹的进迩和传说,如南岳祝融峰和长沙岳山都有禹王碑 D、龙山县里耶秦简为研究秦国历史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史料5.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____
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三课远古传说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6. 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A、形声、会意 B、象形、形声 C、假借、象形 D、指事、会意7.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B、它的发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C、它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官制等 D、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8. 西周末期的周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这种事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诸侯遵守了分封制中的哪项规定( )
A、向周王进纳贡物 B、管理土地和人民 C、随从天子作战 D、在自己封地再分封9. 宁夏银川唐徕渠这一古代水利工程迄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样,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仍灌溉的地区是( )A、成都平原 B、青藏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银川平原10.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弱 D、各国关系和平友好11. 某一学派的思想强调: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认为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这一思想认识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12. 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赤壁之战13. 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种统治模式( )A、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B、为统一六国创造条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导致了秦朝迅速灭亡14. 西汉“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C、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 D、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15. 西汉武帝即位之初,招聘大批贤良文学士,许多儒生被赋予重任,喜好儒术的窦婴、田驮,儒生赵绾、王臧,皆位至公卿。与此相关的政策是( )A、“推恩令” B、盐铁专卖 C、北击匈奴 D、尊崇儒术16.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A、皇族摄政 B、宦官专权 C、外戚专权 D、藩镇割据17. “大秦来的魔术艺人表演非常神奇,能吞刀吐火,屠人截马。中国的雕刻绘画艺术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汉代石雕上出现了中国所没有的狮子等图案。”以上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 )A、是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通道 B、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化的交流 C、加强了南北地区文化的交流 D、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唯一通道18. 《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19.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关于台湾与大陆联系的记载是( )A、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B、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 C、汉武帝开辟的海上航线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 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都护府在乌垒城20.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政权分立的加剧 D、经济重心的南移21. 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下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22. 如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示意图,据此图可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是( )A、政权分立割据,王朝更替频繁 B、北方战乱频繁,国家实现统一 C、北方经济衰退,江南经济发展 D、北方局势稳定,民族交融加23.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迁到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D、南方是全国经济中心。2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下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 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北魏③吴④北汉 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25.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人的南迁 B、水稻播种技术在南方的推行 C、中原先进生产工具、技术在南方的推广 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二、材料分析题(三个大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材料三: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上叫作什么?(3)、“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4)、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 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 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奴婢。
材料四 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
请回答:
(1)、这些变法措施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是由谁主持实施的?(2)、变法前后,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3)、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编者注:司马睿)为晋王,课督农功(编者注:督促农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材料二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编者注:农民辛勤耕田),一岁或稔(编者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编者注:优良木材)之利,充仞八方(编者注:能够供应各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编者注:能够让老百姓有衣服可穿)。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编者注: 东晋孝武帝年号)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编者注:战争或骚乱的警报),区域之内,晏(编者注:安定)如也。
——[南朝]沈约《宋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东晋时期南方地区出现的社会现象。(2)、根据材料二,写出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南方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