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11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2. 河姆渡人生活在远古时期的(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3. 下列能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是(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甲骨文 D、大量的青铜器4. 中国原始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从群居到聚族、从狩猎到饲养,推动这个演进过程的根本原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饲养水平的提高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生产工具的改进5. 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杞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文字 B、他们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6. 更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7. 公元前14世纪,把商朝都城迁到殷的是( )A、、汤 B、、伊尹 C、、盘庚 D、纣8.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在那个久远的时代里,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历史事件。和西周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周武王伐纣 D、周平王东迁9.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这些简称源于西周时开创的( )A、世袭制 B、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10.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育铜器是(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2.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史料能证实春秋战国农业发展的是( )A、骨耜
B、玉纺轮
C、铁犁.
D、工兵铲
13. 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14. “‘水旱从人,不知饥馐。’时无荒年,天下调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1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句名言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 B、《墨子》 C、《道德经》 D、《韩非子》16. 战国时期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是( )A、庄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1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图示意的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统一使用半两钱 C、统一文字为小篆 D、统一车轨的宽窄18.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A、县令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19.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口号最早动员了百姓参加( )A、长平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巨鹿之战 D、攻占咸阳20.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其谜底应是( )A、秦汉时期特征 B、明清时期特征 C、隋唐时期特征 D、宋元时期特征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题,共60分)
-
21. 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的制度创新】
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宋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代贵族等级分为①②③④。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宣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宣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秦朝的制度建设】
材料三:泰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泰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小冢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往、交融与发展。以圆形方孔半两饯通行全国,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摘编制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作用。(2)、材料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内容?(3)、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对西周这一制度进行评价。(4)、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5)、根据材料四,概要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作用。(6)、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新制度的生命力?22.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获得了人民的尊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德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等于正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至少出三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3)、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23.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札、乐教,弟子益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统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因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2)、据材料二,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的言论体现在哪本著作?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