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11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 1. 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
    A、北京 B、云南 C、浙江 D、陕西
  • 2. “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段材料说明(    )
    A、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B、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 C、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 3.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 4.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元谋人

    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5. 一个原始人正在用骨针连缀兽皮,还有几个原始人把兽皮、海蚌壳和小石珠钻孔连成串。这些原始人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 6. 要想科学了解原始人类的特征和生活状况,获得他们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 7. 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有关我国古代科技的公益广告片,袁隆平院士动情地说:“我们国家从六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袁隆平院士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元谋人遗址
  • 8.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9.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实地考察华夏族的起源历史,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淮河流域 B、三江平原 C、黄河流域 D、青藏高原
  • 10. 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 11.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 12.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C、农耕文明 D、神话传说
  • 13. 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这个历史人物是( )

    A、黄帝 B、 C、 D、
  • 14.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 D、制定历法,称“夏历”
  • 15. 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是(    )
    A、夏桀 B、 C、纣王 D、幽王
  • 16. 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    )
    A、 B、 C、盘庚 D、纣王
  • 17.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夏商西周兴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    )
    A、要善待百姓,以人为本 B、只有“禅让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C、王位世袭制导致国家灭亡 D、只有强大的国家机构才能确保王朝巩固
  • 18. 据《史记》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时“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穷奢极欲,滥用酷刑残害大臣。通过阅读这一段文字材料,我们从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
    A、武王伐纣的背景 B、商朝灭亡的原因 C、商朝的强盛 D、商纣的残暴
  • 19.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阪泉之战 D、牧野之战
  • 20. 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侯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九个诸侯国。这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逐步走向统一 B、兼并战争不断 C、秦国实力最强 D、人民深受灾难
  • 21.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

    A、耧车 B、水排 C、牛耕 D、曲辕犁
  • 22.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 23. 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三峡工程
  • 24.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 B、 C、 D、春秋
  • 25. 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的器具包括(    )

    ①青铜器    ②玉器    ③陶瓷器    ④铁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6. 酒器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占较大比例,用于饮酒的有爵、觚、觯,温酒的有斝、觥,盛酒的有卣、壶、尊、彝,贮酒的有罌、甑等。这说明商代(    )
    A、青铜文化灿烂 B、阶级矛盾尖锐 C、手工业称类单一 D、君主专制加强
  • 27.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事件。下列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①厉兵秣马   ②问鼎中原   ③纸上谈兵   ④凿壁偷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28. 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下列特点(    )

    ①战争规模大   ②参战兵力多   ③交战区域广   ④持续时间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9. 初一某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30.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兼爱”“非攻” C、温故而知新 D、祸福相依
  • 31. 下列孔子言论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不具有指导意义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学而不思则岗,思而不学则殆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32.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上下、高低、贵贱等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该思想可以在下列哪部作品中读到(    )
    A、《论语》 B、《道德经》 C、《墨子》 D、《韩非子》
  • 33. 某校在研学活动中参观巴中晏阳初博物馆,当导游介绍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家”时,某同学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位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这位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子
  • 34. 下列言论最能体现儒家核心思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莫如显,术不欲见
  • 35. 百家争鸣的影响是(    )
    A、给中国古代思想造成了大混乱 B、社会开始重视知识分子 C、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 D、使社会走向了统一

二、材料题(共30分)

  •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词本义为封邦建国。《礼记·王制》中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王者之制”指哪一政治制度?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天子之下是哪一阶层?该阶层向周天子履行哪些义务(任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的这一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进行变法。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损害,便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车裂”而死。虽然他遭遇不幸,但新法仍然在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孝公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秦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内容,指出该变法的名称。假如你是生活在该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该变法?为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旧贵族最反对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变法的历史意义。
    (4)、学习这次变法,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