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
1. 中国传统古村落平遥古城“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其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 )
①神人共治 ②儒道佛“三教合一”
③天人合一 ④万有引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 据《秦集史》记载:“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这说明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因为( )A、借鉴了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 B、秦国的经济文化落后 C、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新制度 D、东方诸国的改革失败3. 读下列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 C、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 D、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只有二级制或三级制4.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5.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 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 )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人统治阵营 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 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 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6.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安庆失守 D、天京陷落7. 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 )A、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文学革命思想 C、宣传维新变法 D、马克思主义传播8.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以下史事属于这段“延安的峥嵘岁月”的是( )A、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B、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成立 D、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9. 1963年10月,刘少奇提出:按行业组织专业公司来管理经济,并把各部、省的厅、局由以前的行政机构改为企业组织。这一措施旨在( )A、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D、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发展要求10. 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11. 安妮女王在位时期(1702~1714年),议会规定:任何人(假如他不是贵族,因此不具备上议员资格)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下议员。这一规定( )A、使英国国王失去官吏任命权 B、表明英国议会垄断了国家权力 C、说明英国上院权力大于下院 D、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2. 美国历史学教授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讲道:“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和来自亚非的一些物种组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①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
②推动了各大陆的城市化进程
③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④促进了美洲的原始资本积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 1884至1885年在柏林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会议同意: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应该先将其意图通知其他国家,对领土要求的承认必须取决于有效的占领,各种纠纷应通过仲裁予以解决。会议对领土扩张的国际法规达成了协议。此次会议( )A、协调了殖民者在黑奴贸易中的矛盾 B、促使欧洲国家开始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C、大大加快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4.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国家统一 D、巩固共和政体15. 如表是任泽平《美元霸权百年兴衰史》内容的摘录。它反映出( )萌芽期(1900﹣1944年):英镑旁落,美国崛起
确立期(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
强化期(1974﹣1998年):脱钩黄金,挂钩石油
博弈期(1999年至今):霸权嚣张,去美元化浪潮兴起
A、美元霸权短期难撼动长期难维系 B、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础是美元霸权 C、美元霸权地位正在不断得到加强 D、美国的综合国力是美元霸权根基16. 在英国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福利保障水平和具体福利项目。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 )A、极大提高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多元化程度 C、进一步削弱了政府行政权限 D、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三代强调礼治,西周时期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已经形成。
但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用于控制社会下居劳动人民。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严酷繁杂的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汉武帝重用张和赵禹的“条定律令”,律法日繁。汉律特别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礼刑一体”的法制体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体系。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杖,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摄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指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平,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夏商周时期法律制度与汉代法律制度的不同,并分析汉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与教化关系的认识。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两幅图片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史论结合。)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 战后执政的(日本)吉田茂政府考虑到战败后日本的处境和自身的条件,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低调,唯美国马首是瞻。实行了一条“先富国后强兵”的小日本主义的“吉田战略”。因而,日美关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平等的、美主日仆的格局。1951年旧金山和会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日美同盟正式形成,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走狗。
——杨运忠《走向新世纪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调整和构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对中日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 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 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 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时邓小平 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 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 际,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