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八下8.1 自然环境提升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港澳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站,回归祖国已逾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港、澳濒临我国四大海域中的(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下列各项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有政策优势 C、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D、珠江三角洲地区得到了国家大量投资
    (3)、下列各组地形区,均位于南方地区的有( )
    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 C、江南丘陵、江汉平原 D、松嫩平原、珠江三角洲
  • 2.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
    A、珠江三角洲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础好,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和国际市场联系密切 D、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利于农业发展
  • 3.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读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图,完成问题。

    (1)、粤港澳大湾区(   )
    A、位于内陆地区 B、北临南海 C、与长江三角洲相邻 D、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
    (2)、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海陆交通便利      ③经济实力雄厚      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   )
    A、提高农业用地的比重 B、加强城市间联系与合作 C、限制城市数量和规模 D、加大城乡发展水平差异
  • 4.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已投入使用一年多,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纽带,大桥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下图中“a图”是“港澳地区示意图”,“b图”是“珠港澳大桥景观”。读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通往香港铁路线①的名称是(    )
    A、京广线 B、京九线 C、京沪线 D、广深线
    (2)、 港珠澳大桥中部甲处建设成海底隧道考虑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开台风海啸 B、便于参观海底世界 C、保证轮船顺利通航 D、缩短两岸路程
    (3)、 港珠澳大桥设计成曲线而非直线的主要目的是(    )

    ①增加大桥造型美观  ②延长港澳时空距离  ③削弱海上风浪对大桥冲击  ④争最长跨海大桥称号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4)、 珠三角工业基地的工业地位或性质是(    )
    A、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B、高新技术为主 C、重工业为主 D、轻工业为主
    (5)、 图中工业基地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
    A、海陆交通便捷 B、毗邻港澳特区 C、传统老工业基地 D、矿产资源丰富
  • 5.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读下图和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东省中南部的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图4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

    材料二:“同城效应”是指人们居住在一座城市,工作在另一座城市,每天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修建、通车,这种效应将在这个大湾区里实现。

    (1)、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包括广东省中南部的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 B、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南临东海 D、北接湖南和江西
    (2)、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的优势有(    )

    ①全免费全覆盖的Wi-Fi    ②海陆空交通便捷

    ③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  ④有香港、澳门发展经验可借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港澳地区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C、广大的消费市场 D、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
    (4)、 关于香港经济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②博彩旅游业发达③商业发达,被誉为“购物天堂”④世界重要的贸易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同城效应”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D、管道运输
  • 6.  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   )
    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B、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
    (2)、 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A、海陆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3)、 近年来,针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出现“用工荒”的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减小企业投资规模 B、关停高新技术产业 C、进行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 D、迁移大型先进制造业
  • 7.  2016年5月20~21日,广东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强降水,粤北、粤西和珠三角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茂名、阳江、深圳等地出现了特大暴雨。珠三角地区普遍出现城市内涝,茂名信宜市更是遭遇了200年来的最强降雨,引发严重洪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广东省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2)、为了有效解决洪涝灾害问题,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 B、建设“海绵城市” C、退耕还湖 D、南水北调
  • 8.  读珠三角PM2.5均值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2)、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经济发达 B、汽车数量大,绿地比重高 C、城市化水平高,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二、图文材料题

  • 9.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材料二: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一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纽带。

    港珠澳大桥简图

    珠江三角洲范围示意图

    (1)、珠江三角洲位于省的南部,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海。
    (2)、图中直达广州的甲铁路干线是;“食在广州”,粤菜注重质和味,海鲜是粤菜的基本原料,形成这种饮食特点的原因是
    (3)、图中乙铁路干线经过深圳直达香港,该铁路干线是;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人口增加了42倍,主要原因是
    (4)、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更加有利于珠江三角洲与港澳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我们把这种合作模式称之为 , 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经济。
    (5)、深圳已经形成了计算机及其软件、通讯、微电子等产业群,反映了该市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较大。
    (6)、港珠澳大桥中部(图中A处)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加大桥面面积 B、观赏海底景观 C、便于轮船通行 D、节省建筑材料
  • 10.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大陆南部,濒临南海。范围包括广东省的中南部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该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温暖多雨,人口稠密,曾经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与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优势互补,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

    材料二: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电等为主的企业群和产业群。2015年9月29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2016年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880家。下图为珠三角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亚洲的地区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它的商品粮地位大大降低,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3)、图中建立大亚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该区域资源的不足;珠三角拥有多家制糖工业是因为该地区盛产糖料作物
    (4)、从图中信息可知,珠三角形成了以 (填“轻”或“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区工业正在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是大量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