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卷共18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 1. 此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在遗址中发现3颗牙齿化石,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这就是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此文字说明(    )
    A、我国原始农业有了发展 B、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C、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D、远古人类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
  • 2. 历史学习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C、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D、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是齐桓公
  • 3. 半坡居民会制作精美的生产工具,种植粟、白菜,饲养猪、狗等家畜。河姆渡人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过定居生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
    A、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B、已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 C、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D、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 4.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 5. 《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 6. 《三字经》有云: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
  • 7. 诗人岑参在《石犀》中写道:“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总结教训,消除黄河水患 B、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发展 C、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
  • 8. 先秦卷记载: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西周制度的崩溃 B、周王室势力的衰徽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郑庄公称霸的野心
  • 9.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上描述的是秦统一中国的( )
    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 10. 《史记》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因秦始皇的残暴统治而爆发 B、是西楚霸王领导的 C、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 11. 理清线索有助于把握历史知识。如图展示的线索主题是(    )

    A、西汉的政治统治 B、西汉的兴亡 C、东汉的政治黑暗 D、东汉的兴衰
  • 12. 这部著作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其文字精美,人物刻画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这部著作是(    )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 13. 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 14. 右为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部分),其中,图中?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 15.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战役。下列关于该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晋强征北方各族人民当兵 B、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进攻 C、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战后南方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 16. 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说明(    )
    A、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B、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C、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汉之别观念淡化
  • 17.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 18. 1964年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宣布,将编号为1888(1964,NO.1)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在数学上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就是(    )
    A、《大明历》的创制 B、圆周率的准确计算 C、指南车的创造 D、水碓磨的制造

二、非选择题 共39分

  • 19. 政治上的创新和改革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摘编自部编人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实施①,削弱诸侯国势力

    经济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材料四: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西周时期哪一项制度?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作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的宗亲和功臣需要承担什么义务?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丞相职能是什么?
    (3)、将上表①②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材料五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从这些改革中得到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 20.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图1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图2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农民不断渡江南来,补充了南方不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河渠交错,水利灌溉自然比较方便。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历史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 21.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冶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二:“……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四:

    图1  司母戊鼎

    图2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3  《论语》书影

    图4  统一文字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春秋战国时期所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写出材料一中“法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中“德治”源于这一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伦”指的是谁?造纸术的原料来源体现了什么样的现代环保理念?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思想?和他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有何发明?
    (4)、阅读材料四图片,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4幅图片中任选2幅图内容进行论述说明,字数1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