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大臣”是( )
    A、琦善 B、洪秀全 C、林则徐 D、瓦德西
  • 2. 《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 3.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波澜壮阔,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不过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之处体现在(   )
    A、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 B、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C、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颁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4. 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5. 如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D、宣传“民主、科学”
  • 6.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 总理衙门的设立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7. 孙中山在1904年写道:“……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正在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
    A、实业救国 B、平均地权 C、创立民国 D、联俄联共
  • 8.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二次革命
  • 9.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近代史上铲除这 “树墩”的运动是( )
    A、启蒙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0.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11. 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文中提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的精辟论断。今年(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
    A、100周年 B、101周年 C、102周年 D、103周年
  • 12.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各路大军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歌声中出师。这里的“除军阀”是指( )
    A、袁世凯曹汝霖张作霖 B、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袁世凯吴佩孚孙传芳 D、曹汝霖张作霖孙传芳
  • 13. 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触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
    A、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 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 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 14.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B、科举制度废除——京师大学堂 C、抗日救亡——《阿Q正传》 D、维新变法——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呼
  • 15. 下列关于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内容中,错误的是(   )
    A、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 B、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D、鲁迅的《狂人日记》批判了封建礼教

二、非选择题(30分)

  • 16.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因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病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民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洲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控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 17.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摘自【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材料三 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辱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史》第一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18.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时期

    史实

    新中国成立初期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1和图2相对应的事件。指出这两个事件分别确立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采取过哪些方式?
    (3)、阅读材料二,请你以“谋幸福”“谋复兴”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