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样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
1. 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A、形成华夏民族 B、进入青铜时代 C、出现原始农业 D、掌握冶铁技术2. 《大美中国》丛书在介绍甲骨文时说道:“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本,殷商从此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这主要强调甲骨文(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 C、是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D、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3.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4. 下表所示为《齐民要术》相关内容整理,可见《齐民要术》( )
卷数
所述内容
卷一、卷二
农作物耕种,以及谷物,纤维、油料作物的栽培
卷三、卷四
蔬菜、木本作物栽种
卷五、卷六
林木、染料作物,畜牧、养鱼
卷七、八、九
食品酿造,加工,烹调、贮藏和农家手工业
A、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B、展示了隋唐时期的农业成就 C、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5. 郑和七下西洋,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传播了中国科技文化6. 1885年3月,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战役中,大败法军的清军将领(右图人物) 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冯子材7. 如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8. 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成为国际四强之一,后来又参与创建联合国,成为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国家的声誉和地位实在是有史以来空前未有的提高。”可见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使中国革命实现转危为安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材料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10. 观察“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亿元) 变化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全国范围实行了政企分开 C、人民公社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11. 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文化成就
古巴比伦王国
中央集权制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
雅典城邦
奴隶制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哲学
A、一致性 B、互信性 C、多样性 D、互鉴性12. 他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由于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他”是( )A、梵高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肖邦13. 列宁曾说:“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评价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14. 历史学习小组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玻利瓦尔”“甘地”“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资料,据此判断该历史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A、亚洲殖民地人民抗争 B、动荡不安的两极格局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D、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15. 搜集“抖音主播带货生活”“提高妇女教育水平”“控制全球变暖”等资料,有利于探究( )A、冷战过后的世界格局 B、两极格局笼罩的世界 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二、非选择题 共 30分
-
16. 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身边的历史——广西记忆”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回答问题。
【广西与古代遗存】
材料一 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发现了“柳江人”化石。从体质特征判断,“柳江人”早于“山顶洞人”,为迄今在我国以至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在同一洞穴里还发现箭猪、中国犀以及牛类和鹿类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
材料二 1971年在桂林恭城县加会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 计有鼎、编钟、戈、钱、剑三十余件。其中鼎、编钟等形制与纹饰都和同时期中原地区所出同类器物基本相同, 蛇斗蛙纹尊、靴形铺和扁茎剑等具有浓厚的南方少数民族风格。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克荣《建国以来广西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广西与近代革命】
【广西与现代政策】
材料六
国家政策
与广西相关的内容
实行①
1958年3月5日, 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 1965年,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实行对外开放
1984年5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广西的城市②与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已建成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边境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等,平陆运河、南宁机场3号航站楼、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建设中。
—摘编自《广西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柳江人”的地位。从材料一、材料二的考古发现中,你能推测出哪些关于广西的历史结论?(2)、材料三中的“梧州学生联合会”成立,最有可能是为了声援哪一场全国性的运动?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的创作背景。(3)、请将材料六中①②的空缺处补充完整。根据表格内容概括“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广西带来的益处。(4)、 小明想通过游览广西的景点来了解广西历史文化,请你给他推荐一个除上述材料以外的其他景点,并说明推荐的理由。17. 交流与发展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当时的中国,唐继隋之后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 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日本皇廷组织大型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材料三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完成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的原因。(3)、材料三中图一 16世纪古地图上“著名环球航线”的开辟者是谁?根据两则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生活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4)、写出材料四中图二所示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加入该组织20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5)、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交流与发展”的认识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走向沉沦,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兴起旨在学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以及旨在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因而有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以彻底批判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摘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2)、材料二中洋务运动旨在学造西方器物,请你列举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及其口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论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