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 1. 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A、齐国 B、秦国 C、宋国 D、楚国
  • 2. “东汉末年分三国……”是歌手林俊杰演唱《曹操》中的歌词,请问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 3. 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 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B、 C、 D、黄帝
  • 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商汤灭夏 ②牧野之战 ③周平王东迁洛 ④夏朝建立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 6.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状况。这一政治状况最终导致( )
    A、“百家争鸣”的出现 B、王朝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人口迁徙的高潮
  • 7.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上述两句诗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
    A、史前时期 B、西周初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末年
  • 8. 在湘西地区的苗族传说中,有一位勇敢善战的远古苗族首领,黄帝在天下大乱时,曾借助他的遗像安定了天下。这位传说中的远古苗族首领是( )
    A、蚩尤 B、炎帝 C、舜帝 D、大禹
  • 9. 我国古代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天五鼎四簋”的说法,这体现了( )
    A、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 B、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 C、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 D、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
  • 10.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措施后,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这说明( )
    A、秦完成了国家统一 B、变法得到新旧贵族拥护 C、改革总会遭到阻力 D、商鞅变法成效较为突出
  • 11. 周王朝崇尚礼治,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等,而春秋时,楚庄王问周王的使者“鼎之小大轻重”;战国时,秦国直接“兴师临,而求九鼎”材料中的史实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世袭制的加强 B、分封制的瓦解 C、统一趋势的加强 D、铁农具的出现
  • 12. “有了它,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神话传说 B、甲骨文 C、青铜器 D、《史记》
  • 13. 《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 14.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 15. 据《论语》描述,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做主决。这表明春秋时期( )

    ①周王室日益衰落

    ②周天子名义上也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诸侯操控政治局面

    ④分封制逐步瓦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班将举办围绕这一史实的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①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请你依次写出与其相对应的思想派别。

    ②孔子主张“仁”和“礼”;墨子主张 , “施仁政于民”是(思想家)的思想。

    ③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哪一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④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哪部著作?

    (3)、活动反思: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 17. 民族关系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西北游牧民族卷土重来,秦朝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发展。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他”是指秦朝哪位皇帝?秦朝的老百姓为什么咒骂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述孝文帝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 18. 中华民族从分散孤立到联结交融,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朝政权征服大宛之后,西域诸国与之建立了臣服关系,(西)汉朝政权也逐渐开始了对西域各族的管辖和治理,并形成诸多创新措施……确保了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定,成为后世效仿传承的范式。

    ——郑言午《汉朝政权对西域民族地区的革故鼎新》

    材料二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中国史研究,1992年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对西域的管理机构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反映了江东地区什么经济景象并分析其出现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在“移风易俗”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民族与国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史实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