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卷(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1930年,美国将关税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英镑贬值,同年12月,日本也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1932年,德国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这些指施(    )
    A、加强了各国对经济的干预 B、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C、使各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D、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建立
  • 2. 她沿着桃树街往前走,后面跟着蹒跚的嬷嬷。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Gone with the wind))选文所反映的史实是(    )
    A、独立战争获得胜利 B、英军将领率兵在约克镇投降 C、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D、单独颁布《宅地法令》文献
  • 3.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年代尺,②、④处应填(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 B、德军突袭波兰       日本签署投降书 C、诺曼底登陆            德国进攻北欧 D、日军偷袭珍珠港   日本签署投降书
  • 4. 下表1881~195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数量变化表(单位:人)

    来源时间

    杰出的门外汉

    船员

    应用科学家

    非实用的科学家

    牧师

    其他

    1881年

    54

    13

    62

    134

    14

    201

    1914年

    38

    6

    79

    289

    4

    57

    1953年

    8

    2

    134

    348

    0

    55

    皇家学会作为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吸纳了各行业的人才。据表可知,当时英国(    )

    A、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控制 B、科学研究的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C、业余爱好者的科研兴趣持续降低 D、科学转换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5. 《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    )

    A、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B、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C、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6.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该是(    )

    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巴拿马手绘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 7. “俄国革命后战祸相寻,政府行集权制及劳动券,已经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复活节),食物菜膳不容易取得。今年第一年行新经济政策,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的气象。”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B、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实行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开放商业和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
  • 8. 下面文本框的文字是对某条约内容的概括。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雅尔塔协定》
  • 9.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罗斯福)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材料体现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C、调整农业政策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 10. 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产值比值变化表。从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    )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A、美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德国因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发展迅速 C、英国的变化源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晚于美德开展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 11.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 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1882年5月,德、奥、意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13. 下表是19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    )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单位:亿马克)

    主要国家所占比重(%)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50

    145

    23.3

    10.3

    8.9

    ——

    1870

    374

    24.5

    12

    9.1

    6

    1900

    971

    19

    9

    12

    13

    A、英国对外贸易总额逐步减少 B、工业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C、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英国 D、世界经济中心已转移到美国
  • 14.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到1996年11月,受理的贸易争端已达62起。在62起贸易争端中,发展中国家成员作为申诉方的有20起,占32.29%,作为被控方的有24起,占38.7%,到2001年年底,世界贸易组织已解决了200多个案子,并且绝大多数都得到快速、良好的执行。由此可见,世界贸易组织(    )
    A、导致了全球贸易竞争加剧 B、遏制了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C、有效维护了全球贸易环境 D、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 15. 下面年代尺的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对C处的正确表述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解体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结束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D、世界政治形成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16. 题28表反映的是美国、苏联国防开支数据。该表可用于说明(    )

    美国,苏联国防开支数据表

    时间

    I950年

    1953年

    I954-1961年

    1962年

    1970年

    美国国防开支/10亿美元

    14.5

    49.6

    40.5-47.8

    52.3

    77.8

    苏联国防开支/10亿美元

    15.5

    25.5

    26.7-43.6

    49.9

    72.0

    A、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B、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C、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17.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下列哪一种做法( )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 18.   1941年9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品定额的个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准中的工人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巩固 D、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
  • 19.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协调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局面。形成了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为代表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宜告结束。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当今世界,多个经济力量的崛起,各国、各地区之间区域合作愈发频繁,也直接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以上材料意在说明(    )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多个经济力量的出现是害极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C、战争合作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 D、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格局实际上已经形成
  • 20.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所反映的主题是(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C、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 D、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 21. 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B、经济危机后的各国经济复苏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 22. 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半”。“马歇尔计划”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质是(   )
    A、标志着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B、以经济的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C、导致当今世界格局不稳定的因素 D、用军事手段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 23.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这是《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打击了哪国独占中国计划,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国家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 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这个国家应是(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 25. “这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 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   )
    A、萨拉托加大捷 B、凡尔登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太平洋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出现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有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西部开发又使统一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广阔的市场是促进美国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堪称处于“发明时代”,科技成果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推动旧产业的更新、改造和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工业化全面推进,到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得美国城市化进入鼎盛时期。同一时期,一个以大中小各类城市构成的城市网初步形成。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工业化城市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一些小企业渐渐被巨型公司取代,出现了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生活的基础。美国在确立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同时,也积极推行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了发动美西战争和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上。美国的社会巨变,也伴随着经济力量的集中及托拉斯的“肆虐”、贫困问题、腐败现象、责任制政府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

    (1)、材料一认为南北战争胜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其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的政治、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 27. 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大国崛起之英国】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7世纪归功于它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取机器生产。……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大国崛起之美国】

    材料三  美国革命是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的臣民与政府闹分家。美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29卷)》

    材料四  英美两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产值比重变化表

    国家

    1860年

    1913年

    英国

    34%

    14%

    美国

    19%

    36%

    材料五  “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躲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新华日报》

    【大国崛起之俄国】

    材料六  世界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7-18世纪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

    俄国废除农奴制

    1917年11月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1921年

    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8-1937年

    斯大林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给英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崛起的17世纪和19世纪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美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5)、材料五中的“他”是谁?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什么范例?
    (6)、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主题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 28.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一战,苏维埃俄国进入了国家建设时期,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1928—1937年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世界历史》部编教材

    材料二:一战时期,法国、德国分属于不同的军事集团,是战争的对手。二战时期,双方也是死对头。二战后,法德关系开始缓和,首先观念发生了变化,由“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经济上推动着西欧各国逐步走上了合作共赢之路,法德关系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西欧、北美等地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政治军事同盟,法、德先后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一些国家。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

    ——摘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如:美国为维护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不断爆发等,必须依靠一个“全球性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世界历史》部编教材

    (1)、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有什么变化?
    (2)、一战中,法德哪国是战胜国?西欧的“合作共赢之路”是什么?二战后,法、德两国成为哪个组织的成员国,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一些国家?
    (3)、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是哪次会议提出的?德国分裂与冷战的关系是什么?
    (4)、一个“全球性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首要宗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