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看拼音,写词语。

    bēn fù

     

    duàn liàn

     

    juàn liàn

     

    tè shū

     

    guān mó

     

    yí tǐ

     

    tì lèi

     

    wū shān

     

  • 2. 默写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 3. 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 4. 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楼兰终不还。

    穿:        破:

    句意: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    喜欲狂:

    句意: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    青春:

    句意:

  • 5. 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 6.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改为陈述句)
    (2)、他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改为“被”字句:

    改为不带“被”字和“把”字的句子:

  • 7. 结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说最后一句中“望”和“又”分别蕴含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与理解

  • 8. 课内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边塞诗 , 诗歌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诗的后两句的大意是什么?
  • 9. 课外阅读。

    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了起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走过这里。他听到叫声, 知道出事了,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水流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伸出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臂扒住了冰,______(使劲 使尽)往上爬。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进水里了。

    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______(使劲 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被救上来的孩子叫崔莹,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石田里。他的墓前立着一块很高的碑,碑上刻着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 地点是 , 故事的起因是 , 故事的经过是 , 故事的结果是

    (3)、联系短文说说为什么描写罗盛教三次救崔莹分别用了“摸、托、顶”三个不同的词语。
    (4)、读了罗盛教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三、小练笔

  • 10. 小练笔。(选做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拍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诗人听闻收复蓟北的消息后,眼泪洒满衣裳的场面。请你运用第一人称,根据整首诗写一写诗人杜甫当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