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县章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8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第 1、2 小题各 1 分,其余小题各 2 分,共 10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美丽的祖国,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这个期,你是否有去看那巍峨山峦,汤汤江水;看那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看那清风闲坐, 白云高卧;看那碧涛如浪,百舸争流……这些景象又引起你怎样的想呢?看那雄鹰

    ①____ ,海燕笑傲② ____ 海,我感受到了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梅,我体味到 了坚强者的抗争;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我感受到了乐观者的心境。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 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1)、文中加点的两个字“假 ”“遐 ”读音正确的是(    )
    A、jiǎ jià B、jià jiǎ C、jià xiá D、jiǎ xiá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展翅飞翔 B、搏击蓝天 C、自由自在 D、身姿矫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B、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C、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D、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 。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 都有自己的苦恼,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美学大师蒋勋在书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经历才够完美。”

    ⑤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⑤③④ C、⑤②①③④ D、⑤①③④②
  • 3. 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承蒙我父母的细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 C、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坚持写作,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20 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海棠【注】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春风、春光;次句写海棠;第三句写赏花者的心态;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极点。 B、诗题为“海棠 ”,而起笔不写海棠,却写东风,说明本诗的写作重点有二:一是“海棠 ”,二是“东风 ”。 C、“烧高烛 ”遥承“月转廊 ”,形成精彩的对比:“照红妆 ”呼应前句的“花睡去 ”,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D、本诗用词精准,如“只 ”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恐 ”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
    (2)、请结合写作背景,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 :君子常行曷若① ? ”晏子对曰“ :衣不中② ,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 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 。衣冠无不中,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 国无阿党之义⑤ 。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 ,食不重肉,妾不 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 ;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 。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 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命:违背命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故   衣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②国有道,即顺命。

    (3)、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诗人归来时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2)、当面临生命和道义的艰难抉择时,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老兵和军马

    ①“老兵 ”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 ”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 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 ”“喜欢!我家那匹马 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 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 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 ”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 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 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 ”的称号。

    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 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 白头心儿”。

    ⑥“ 白头心儿 ”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 ”,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 头心儿 ”冲过来一 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 白头心儿 ”的脖子涌出 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 ”了。可不是“老 ”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 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 头心儿 ”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 我不会忘了你的…… ”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    ”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 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 ”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 ”的 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 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 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 ”证书,一定要 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 白头心儿 ”!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 吕记马肉 ”。 他走近“ 白头心儿 ”,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 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 ”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 ” 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⑪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 ”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 允许他将“ 白头心儿 ”牵走。因为“ 白头心儿 ”,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

    ⑫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 “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 白头心儿 ’了!”

    ⑬第二天清晨,他牵着“ 白头心儿 ”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 ’,咱们一 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⑭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 ”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 ”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

    (1)、请从“老兵 ”的角度简要概括他和军马“ 白头心儿 ”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老兵给军马取名 “ 白头心儿 ”→ ①  →②  →③  →④      →老兵发誓和“ 白头心儿 ”一起改变家乡面貌

    (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都写到老兵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文章第 9 段是如何表现老兵离开部队时的不舍之情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 ”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 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 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②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 ”“跟帖 ”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 ” “点赞 ”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 V……在信息   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③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 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 ”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 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 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 鸡毛。

    ④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 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 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 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⑤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 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 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 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 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⑥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 ”“态度 ”和“感受 ”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 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 ”而愿为“思想瞭望者 ”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 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⑦“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 ”。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   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通过例举各种社会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从而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B、选文②③段指出,信息狂涌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造成思考力退化。 C、文题中的“跑马场 ”是指被动接受而不加思考的头脑。 D、文章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 文明的进步。”的观点。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 9.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病毒出现于生命起源的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 ”;它们形态极小,最大的也只有300纳米,仅相  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它们数量庞大,无处不在,地球上凡有生命的地方皆有病毒的身影,从海洋到陆地,从植物到动物,从细菌到真菌……甚至在人类基因组中,都包含有病毒基因组序列。它们结构简单,基本都是“遗传 物质+蛋白衣壳 ”模式,不具备能量合成和新陈代谢功能,是地球上最简单的生命体。然而,如此庞大的病毒家族,却无法独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来完成繁衍进化,一旦离开宿主,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材料二:

    ①现代技术并不能清除、制服所有病毒,有时甚至恰恰相反,导致人类处于大疫流行险境的,其实都是现代性的 产物。霍乱的发源地在孟加拉湾湾口,在部分海洋生物体内已寄生了数亿年,霍乱弧菌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就算偶尔 感染人类,也难以扩散。然而1832年起,欧洲和印度之间开通的铁制蒸汽船航线,使霍乱病菌可以随其压舱水实现跨 洋生物运输,没有这样的全球交通网络,世界范围的疫病流行是不可能发生的。

    ②讽刺的是,正是现代化的胜利,使我们更容易暴露在遭受病毒袭击的威胁之下。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 自然 生态遭到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扰动乃至破坏,近40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如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原本都在人类极少 活动的热带雨林中,比以往更频密的世界交流网络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

    ③避免这一困境的根本之道,是解决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重新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我们应 当以敬畏之心,谋求在这个孤独星球上的可持续生存之道。

    材料三:

    ①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 四类药品 ”,不再实行实名登记。

    ②请符合条件的群众尽快接种疫苗,引导60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 ”,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

    ③请广大群众继续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④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村组)和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引导,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的良好氛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的形态极小,数量却十分庞大,分布也非常广泛,甚至在人类基因组中,都包含有病毒基因组序列。 B、材料二中以霍乱病毒的传播为例,说明了现代技术会导致人类处于大疫流行的险境中。 C、现代化的胜利,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 D、在新冠病毒蔓延的当下,我们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学校拟举办“正确认识和防治病毒 ”科普交流活动,请结合三则材料,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 10.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一书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不同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们从起义到兴盛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 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B、《艾青诗选》中的“太阳 ”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生于土地、耕作于土地、死于土地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 C、“儒林”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 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所不载的面相,故称为“外史”。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题目中的“红星 ”象征中国共产党及 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 11. 《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补全表格。

    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 说多处写“酒 ”有如下作用:

    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 b. 

    杨志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景阳冈打虎

    宋江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

  • 12. 有同学说:“《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对他笔下所创作 出的每一个读书人都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五、写作(50 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我们拥有明亮的双眸,却没有海伦·凯勒眼里的热爱;我们拥有机敏的听觉,却没有贝多芬的执着;我们拥有健 壮的双腿,却没有史铁生的坚持。原来,我们拥有着,却也失去着;他们失去着,却不断拥有着……

    题目一:请以“放开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600 字。

    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