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常见实验探究--【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 1. 如图是实验室配制55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配制该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克;
    (2)、D操作应选用(填“10毫升”“50毫升”或“100毫升”)的量筒;
    (3)、E操作的作用是
    (4)、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
    A、硝酸钾晶体不纯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 2. 如图为实验室或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净化水的方法。

    (1)、图1装置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2)、下列关于三种净化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图1: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加速过滤 B、图2:用该装置将海水淡化 C、图3:生活中常用该方法获得饮用水 D、三种净化水的过程均为物理变化
    (3)、拓展应用: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能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95专业口罩的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根据本题信息请说出你对“过滤”概念的理解。(写出一点即可)
  • 3. 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处,能迅速烧红。
    (2)、在C图中,夹取木炭的坩埚钳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是为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是;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是因为
  • 4. 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取实验(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装置E,实验过程中关闭止水夹时,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字母a、b、c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
    (2)、用F装置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填写序号)。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的塑料支架上(F图中支架略去)

    ③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后,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备用

    ④观察到导管口出现均匀的气泡

    (3)、实验室利用NH4Cl饱和溶液与NaNO2饱和溶液混合后加热的方法,可以制取氮气,依据实验原理,在图中选择适合的气体发生装置:(填写字母)。
  • 5. 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

    步骤4:打开K1和K2 , 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K2 , 发现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水量为V1毫升,导管b中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只打开K2 ,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相似。步骤4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2)、结合步骤2、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3)、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用V1、V2来表示)。
    (4)、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6.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除了有气泡产生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室也可用D装置制备二氧化碳,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若用E装置收集CO2 , 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 7. 为了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NaOH溶液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和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1:打开活塞①,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后关闭活塞①;同时打开K1 , 鼓入N2(起搅拌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

    步骤2:关闭K1 , 打开活塞②,将足量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活塞②。

    步骤3:一段时间后,打开K2

    (1)、在步骤1中能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在步骤3中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溶液倒吸进入B,B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仅凭“A中溶液倒吸进入B”这一现象,能否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8.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 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 A 至 G 均表示装置编号)(提示:氢氧化钠能吸CO2 ;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 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 C 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 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错误的地方,应如何改进?;理由是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 装置的作用是
  • 9. 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溶液,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方案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②得出未知溶液中有Na2CO3 , 没有NaOH,则现象2为:
    (2)、步骤④中所加的试剂x是
    (3)、小金同学认为步骤③可以省略,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 10.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请回答:

    (1)、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的纯度,再对图甲装置进行加热,加热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2)、为分离得到CO和CO2 , 应该对图乙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
    (3)、对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全部反应完),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Cu2O);

    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 11. 为验证稀HCl的化学性质,小科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填字母,可多选)。
    (2)、为了检验试管D中变成无色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____(填字母,可多选)检验。
    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
    (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滤液X中,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____(填字母,可多选)。
    A、NaCl B、NaCl、HCl C、NaCl、CaCl2 D、NaCl、HCl、CaCl2
  • 12. 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1)、【实验分析】

    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2)、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外,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3)、【反思评价】

    小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4)、小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为排除氢气的干扰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其位置

    【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 13. 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物质。小科查得以下资料:

    I.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

    II.无水CaCl2固体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探究镁表面黑色物质的成因是与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有关,他开展如图实验进行探究。

    数日后第①组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第②、③组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并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1)、对照第①、②两组实验,可以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有关”的结论。
    (2)、对照第两组实验,可以得出镁条变黑还需要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参与。
    (3)、小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镁条表面变黑,实质是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还应该补做第④组实验,且观察到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才能得出结论,则第④组实验“?”处应填写
  • 14. 纳米铁(单质铁)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以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 , 不考虑杂质)为原料可以制备纳米铁。小明对制备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Fe;猜想二:FeCO3;猜想三:Fe和FeCO3

    [查阅资料]FeCO3+H2SO4=FeSO4+H2O+CO2

    [实验探究]小明利用如图装置,对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1)、向装置A中加入稀硫酸后,A中产生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小明判断猜想一正确。小海认为小明的判断不合理,理由是:
    (2)、若猜想三正确,小明搜集到的证据是
    (3)、根据本实验探究目的,请写出上述多余的装置及判断理由
  • 15. 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F装置中的水流入烧杯。

    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

    反应前后

    反应前

    反应后

    C装置中玻璃管与固体的总质量g

    a

    c

    D装置中U形管与固体的总质量/g

    b

    d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2)、F装置的作用:①“抽气”;②
    (3)、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存在的定量关系式子是(用字母a、b、c、d表示)。
  • 16. 金属与酸的反应
    (1)、.铝与盐酸的反应。

    ①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②另取一铝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入 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③对比并分析上述两个现象:

    ④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其他几种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②用拇指按住盛有镁条(或锌粒)和稀盐酸的试管口,片刻后,将燃着的火柴接近试管口,松开拇指,发现;此气体是

    ③写出相关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④用同样的方法检验生成的气体,发现;此气体是

    ⑥写出相关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铁丝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

    ②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铜丝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