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番号在答题卡上涂黑。)
-
1.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骨笛打孔 B、酱酒酿制 C、玉器雕琢 D、竹简刻字2. 化学实验课上,吹灭燃烧的蜡烛时,有白烟产生。有同学说“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于是有同学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对于“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设计实验 B、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曾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的健康。疫情期间为预防病毒,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消毒,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说法正确的是( )
①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②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③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④过氧乙酸由3种元素组成
A、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4.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称取7.5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5. 下列物质的洗涤原理相同的是( )①用洗发水洗头发
②用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漆
③家庭中用白醋洗暖水瓶中的水垢
④用洗衣粉洗衣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6.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白炽灯泡的钨丝通电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B、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氮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7. 2023年11月26日渠县举办了首届半程马拉松暨“跑遍四川”渠县站赛事活动,以“跑宕渠故国,游阙里寳都”为主题,让来自全国及海外5000余名参赛选手用双脚丈量渠县“四山守望、两江润城”山水路线,感受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渠江的是( )A、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渠江 B、铸石厂的废水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C、农业生产中随意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D、城市生活垃圾倾倒入河道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是化石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③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做导线
④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9.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单质 B、
化合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10. 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11.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平稳放置量筒后,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8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13mL B、大于13mL C、小于13mL D、无法判断12. 在反应A+3B=2C+3D中,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若2.5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8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A、9.6g B、7.7g C、6.8g D、8.8g二、填空题(本题共35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
13.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锌原子。
②3个铵根离子。
③标出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2)、写出符号“4SO2”中数字的含义:①“4”表示。
②“2”表示。
14. 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会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请完成下列各题。(1)、元素溴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其相对原子质量是。(2)、溴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3)、结构示意图中n的最大值为;当n=3时,该元素属于(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当m-n=10时,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非金属元素有(填一种元素的符号即可)。15. 家庭的房屋装修过程中会留下大量的大理石碎片。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1)、仪器①的名称是。(2)、某同学利用装置甲制取二氧化碳,其中粗铜丝可以穿过橡胶塞上下移动,塑料瓶底部及四周都有小孔。粗铜丝可以穿过橡胶塞上下移动,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 大理石块状碎片应放在中,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该装置实验室制氧气,能否(填“能”或“不能”)达到甲装置设计的优点。实验室可用装置乙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若要使装置乙实现装置甲的设计优点,可以如何改进。(3)、实验室常用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也可以用装置戊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从(填“a”或“b”)端口通入。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现象是。(4)、打开可乐等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对此现象,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释:物理变化的角度。化学变化的角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6. 已知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B。(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本题共15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
17. 课外活动小组收集到一瓶浑浊的井水,他们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A物质的名称是;操作①的名称是 ,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一条即可)。(2)、经过操作②后得到液体D,该液体能否饮用(填“能”或“不能”),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3)、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 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生活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将其软化。18. 化学兴趣学习小组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有同学提出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兴趣小组在空气中点燃一段镁条后,迅速插入密闭的集气瓶中,镁条熄灭后,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60%。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现象进行了探究。
【思考】
(1)、集气瓶底部铺了少量细沙,其作用是。(2)、我们知道镁条能在氧气中燃烧,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3)、【发现问题】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什么会远大于上述百分比呢?【查阅资料】
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写出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交流讨论】小明认为: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与镁条发生了反应引起的。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准确吗?为什么?。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5)、【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等几种物质与镁条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实验中不能用镁条来代替红磷。【反思】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四、计算题(本题共14分,第一题每空2分,第2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