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 C、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较大 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2)、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多盐碱地、沼泽,对农业发展不利2.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A、欧洲比亚洲多 B、平原比山地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高纬度比低纬度多(2)、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A、①—北美洲 B、②—南亚 C、③—亚洲 D、④—欧洲3. 伴随乡村人口迁出,部分地区出现“空心村”。根据年度空心化率和月度波动值的差异,可将村庄分为常年活跃村、季节性活跃村、季节性“空心村”、常年“空心村”四种类型(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识别“空心村”高效可靠的方法是( )A、使用遥感影像观测 B、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判断 C、根据用电数据分析 D、根据房屋建筑密度分析(2)、一般情况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主要属于( )A、常年活跃村 B、季节性活跃村 C、常年“空心村” D、季节性“空心村”(3)、下列措施中降低乡村空心化率的最可行的是( )A、实施生态修复 B、完善金融服务 C、保护文化遗产 D、发展特色产业4.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空间分布都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图示意1990一202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的均值变化(数值越高,集中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 )A、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B、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C、由城市向乡村迁移 D、与经济变化趋势一致(2)、推测2015年后京津冀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A、环境质量变化 B、农业发展 C、政策引导 D、交通改善(3)、京津冀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变化可能会使北京( )A、城镇化问题加剧 B、人才大量流失 C、农业经营规模扩大 D、城市环境改善5. 我国人口增长已基本步入现代型模式,但仍存在地区差异。下表和下图分别是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相关人口资料。2000—2010年乙地区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0.74%,2010年总人口约为3475万人,较2000年减少了约50万人。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0-14岁(%)
15-64岁(%)
≥64岁(%)
总人数(万人)
前十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
2000年
12.3
76.3
11.4
1640.77
-0.03%
2010年
8.6
81.3
10.1
2301.92
0.2%
(1)、通过对甲地区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增长 B、老龄人口增加,社会负担较重 C、经济衰落使自然增长率由负转正 D、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部(2)、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 )A、乙迁入人口总数比甲大 B、乙经济发展水平比甲低 C、乙环境人口容量比甲小 D、乙的亟需就业人口数量比甲少6.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少 B、地形条件复杂 C、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D、基础设施发展落后(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 )A、扩大城市规模 B、均衡城镇的分布 C、注重发展新型城镇 D、迅速增加城镇人口7. 武汉市地处湖北省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亦是中部典型工业城市之一。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武汉市持续面临制造业升级转型、产业用地优化调整的问题。下图示意武汉市某研究区域内,与铁路和主干道不同距离工业用地转居住用地(“工转居”)、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工转商”)的廊道(即在铁路或主干道两侧的狭长地带,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距铁路、主干道200~400m的廊道内( )A、铁路廊道“工转居”面积增加 B、铁路廊道“工转商”面积减少 C、主干道廊道“工转居”面积增加 D、主干道廊道“工转商”面积增加(2)、为支撑主干道附近商业空间发展活力,最应( )A、设置交通站点 B、扩展用地面积 C、吸引工业集聚 D、修建大型学校8. 城市一天出租车的上、下客位置(也称为轨迹点)分布数据,能反映该城市部分人口当天使用出租车进行空间移动的信息与特点。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武汉市三环以内约510万个出租车轨迹点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市出租车轨迹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行政区划 B、道路等级 C、住宅密度 D、出行需求(2)、甲、乙两地轨迹点的密度相差极为悬殊,其主要形成原因是( )A、地租价格的差异 B、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C、开发时间的早晚 D、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9.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某阶段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反映该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为( )A、逆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快速城市化 D、城市空心化(2)、该城市区域人口的变化说明( )A、核心区城市问题突出 B、近郊区就业岗位较少 C、环间区人口出生率高 D、远郊区城市用地扩大10. 随着城市化推进,我国部分农村的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出现废弃或闲置,形成空心化村庄,其演化过程与乡村人口的空间动态移动密切相关。下图为城乡接合部空心化村庄演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中心、村周边、全村 D、村周边、村中心、全村(2)、亚空心化阶段主要表现为( )A、城市人口向村中心转移 B、城市人口向村周边转 C、村中心人口向城市转移 D、村周边人口向村中心转移11. “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下图示意上海曹家渡“口袋”公园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A、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①降水分布 ②居民区开放程度 ③土壤状况
④交通通达度 ⑤人口密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12.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下图分别是客家土楼、四合院、傣家竹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客家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 )A、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B、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C、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D、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2)、四合院大多“ 坐北朝南 ”(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主要原因是(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C、朝南光照好气温高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3)、傣家竹楼体现了人地和谐理念,具体表现在( )A、屋顶坡度大,利于遮阳 B、结构简单,方便搬迁 C、因地形崎岖,底层架空 D、竹木结构,利于散热13.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Q→城市化后削减洪峰 B、Q2→城市化后径流曲线 C、Q1→城市化前径流曲线 D、△T→城市化后洪峰提前(2)、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 )A、地下径流量增加 B、蒸发量减少 C、降水量减少 D、下渗量增加(3)、图中△Q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城市发生( )A、内涝 B、暴雨 C、干旱 D、高温二、综合题(共40分)。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表
生命保障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 ℃±3 ℃ <18℃ <10℃ <-20℃ (1)、图1、图2和表格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和。(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将逐渐(填增强或减弱)。(3)、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4)、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是多少。由一条看不见的人口分布界线来划分的,这条线一端是黑龙江的 , 另一端是我们云南的 , 是由(人名)老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频图是根据某地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风向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的坐标统计图。如图示意我国某历史悠久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城市不同功能区。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居住区的是 , 判断依据是。最适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是 , 该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是。(2)、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 , 该地所处的城市功能区是区。(3)、甲地所处的功能区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有。(4)、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布局钢铁厂的是 , 理由主要有。16. 读图,回答问题。(1)、城镇化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2)、城镇化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 , 发展较。(3)、城镇化中期阶段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环境恶化等问题。该阶段出现了城市化。(4)、城镇化后期阶段水平 , 较速度较。出现了城市化,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