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月)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 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这说明河姆渡居民( )A、能制作精美陶器 B、会人工栽培水稻 C、懂得使用天然漆 D、有了审美的观念2. “司母戊大方鼎的铸造,工序复杂,需要采取分部合铸的办法,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溶解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后完成。”这反映出该时期的青铜器( )A、数量众多 B、分布广泛 C、工艺高超 D、种类丰富3. 孔子弟子中既有聪慧的颜渊,也有比较迟钝的樊迟;既有身世贫贱的仲弓,也有出身贵族的子贡。这表明孔子践行(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仁者爱人4. 西汉时, 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首蓿、 胡桃、 蚕豆、 石榴等外来物产。 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科学技术的发展5.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法庭是露天的围合空间,围墙的高度让每个人都可以从外面观看到里面的情景,并可以随时参与案件审理甚至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布局体现了( )A、城市自治原则 B、法律制度健全 C、民主政治理念 D、商品经济发达6. 纲要式小结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建立知识的整体性。图示反映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文艺复兴的性质 C、殖民扩张的罪恶 D、工业革命的进程7. 历史学家马克垚指出,英国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体制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权力的分割和制衡。这种“全新的政体”是指(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中央集权制 D、联邦共和制8. 《拿破仑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这体现了法典的颁布( )A、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B、成为众多国家民法参照蓝本 C、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以法律形式维护大革命成果9. “纲领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和发展方向,号召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中的“纲领”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10.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这些社会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 )A、提倡“文明开化” B、推行地税改革 C、建立新式军队 D、实行废藩置县11. 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摆脱了殖民统治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发展了资本主义12. 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这说明进化论( )A、打破了上帝造物的神创论 B、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 C、对社会科学领域影响广泛 D、为工业革命发展提供理论支撑13. 读下表“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
生产情况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 年
粮食产量 (亿普特)
39.39
19.70
44.24
工业产值 (亿卢布)
102.51
14.0
77.39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苏联模式形成14. 罗斯福新政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全保障基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一系列国家机构和国有企业,帮助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这体现新政的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计划经济 C、整顿金融体系 D、推行“以工代赈”15. 《现代的历程》一书中描述了“一件衬衫的诞生”:制作衬衣的棉花生长在印度,棉花的种子来自美国,棉线中的人造纤维来自葡萄牙,染料则来自6个国家,领口内衬来自巴西,剪裁机器来自德国,最后的制作在马来西亚完成。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信息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化多元化 D、经济全球化二、非选择题(16题11分,17题7分,18题12分,共30分)
-
16.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至此以后实现“大一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
材料一: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打下根基。
——摘编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
材料二: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秦开创的地方治理体制成为其治理的又一大特征……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因为(中央)集权的成功,出现了统一的大帝国……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三: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因此过渡性治理政策便应时而生。 如秦以天下为郡县,但在征服岭南三郡后,仅设南海尉而不设郡守。两汉针对西域与东北的殊俗,设置了西域都护、长使、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特定的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治边智慧》
材料四: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蕴含的统一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使诸侯失去了地方的治权”的目的。结合所学,说出汉武帝的“有效措施”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呈现怎样的特点?(4)、根据材料四, 分析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17. 某同学围绕“工业革命与社会变化”为主题进行展板的设计。请根据如下搜集的资料, 回答问题。1785年,①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人口超过1亿。
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②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
19世纪前50年, 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
1851年, 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19世纪中期,城市的环境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开始用砖块、砀铺设城市的街道。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70年代,大城市的街道开始有了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得到彻底改善。
19世纪中后期, 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
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③。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1)、请根据资料,将①②③处的内容填写完整。(2)、根据上述资料,围绕“工业革命与社会变化”提炼观点,并综合资料内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有提升。)18.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接连燃起,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格局在战争与和平的交织中不断演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战火接二连三】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版图有何变化?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先是德国人, 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阿德勒《世界文明史(下册)》
【形势风云变幻】
材料三:两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漫画1
漫画2
1947年美国漫画,人物身上的文字是“欧洲”,绳子上的文字是“马歇尔计划”。
1947年苏联漫画,车上人物代表美国,“3AEM”代表财政贷款。
【格局演变发展】
材料四:20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格局) 的演变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三的两幅漫画反映出了对马歇尔计划认识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3)、根据材料四,写出①②处对应的国际体系(格局)名称。并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争取和平的共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