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环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共22分)

  • 1. 阅读

    (一)一着惊海天(片段)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二)藤野先生(片段)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三)白杨礼赞(片段)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 ) lǐn liè( )

    (2)、以上文段中有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四个字的成语来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不逊: 匿名:

    (4)、下面是歌颂鲁迅的对联,请补写下联使对联完整。

    上联:怒将匕首投豺虎 下联:甘为人民作

    (5)、下列是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B、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 C、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D、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 2. 根据下表信息按要求填写诗文名句。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名句

    崔颢

    《黄鹤楼》

    追寻踪影,只看到广袤

    的空间,表达怅惘之情。

    ,  

    王维

    《使至塞上》

    以传神之笔把四种景物

    刻画得奇特雄浑壮美。

    李白

    《渡荆门送别》

    以移动的视角描写舟行

    荆门所见景物的变化。

    杜甫

    《春望》

    用拟人手法,借物抒忧伤

    国事、思念家人之情。

     

    李贺

    《雁门太守行》

    叙写敌人来势凶猛,表现

    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  

二、阅读(共38分)

  • 3. 阅读

    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村,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感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就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比喻、作比较 B、拟人、打比方 C、作比较、作诠释 D、打比方、作比较
    (2)、下列对选文中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连用了四个带有“讲究”的句子,这四个“讲究”句的顺序不能改变。 B、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古代宫殿及近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建筑布局上重视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C、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中“往往”一词能删掉,不会改变句子的意思。 D、选文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3)、选文第③段引用“鱼戏莲叶间”有何作用?
  • 4. 阅读

    夏老师的情义

    ①我仍记得新班主任夏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满教室飞翔的纸飞机与笑闹声都停了下来,整个教室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他静静地立在教室的前门口,以一种“我就知道你们会很吃惊”的表情在微笑。

    ②他是个中年男子,大眼睛,高鼻梁,气质甚是明朗。只是,他没有左小腿,拄着单拐,拐杖在左膝位置有个横向的支托,让他截肢后的左腿能安安稳稳放在上面。

    ③他进门了,脚步声是“笃——咯,笃——咯”。他一开口就把大家逗乐了:“别的班主任都能像侦察兵一样悄悄潜伏,看自己班上的孩子是不是乖。我是不行的,五十米之外,你们就会知道那是我,我的脚步声会很隆重……”大家笑了起来,夏老师的幽默和坦诚,一下子打消了我们的忐忑心理。

    ④作为班主任,在带我们的三年里,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无数技能:作诗、谱曲、弹吉他,甚至踢足球。

    ⑤放学后,班里的男生抽签分为两个小队,在球场上踢对抗赛,夏老师做裁判。他当然不可能飞快地跑来跑去,还要拄着拐杖避让孩子们的冲撞,在双方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过人动作中,判定谁犯规,这本事依旧了得。两边的男孩都调皮,不时起哄高喊:“裁判开球,夏老师,来一个!”夏老师不扭捏,也不推辞,夹紧左腋下的拐杖,找到重心,右脚猛射足球,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再往前跳开一小步,稳稳落地。欢呼声雷动,场上和场下都喝彩,就仿佛双方都赢了比赛。

    ⑥学校组织秋游,别班的老师在耳提面命“要注意安全,要仔细观察,想着回去如何写作文”,夏老师却带着我们野炊。从辨明风向、堆石砌灶开始,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在野外烤肉串和煮饺子。同学们带来了饺子馅和饺子皮,老师带来了两个巨大的竹匾。他将拐杖横过来,席地而坐,包了全班一半的饺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夏老师一锅又一锅地下饺子,先给那些拾柴火、拎泉水的孩子盛上。他最后吃饺子的时候,我们包的那些塌扁饺子,都在锅里化成了面片汤。夏老师也毫无怨言,吃得很香:“我第一次包饺子,水平与你们差不多。谁的手艺不是从无到有的?”

    ⑦我们的学校位于南京明城墙的脚下,每年暑假一过,操场上的草都长得有半人高。于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劳动就是在操场上拔草。夏老师拄着拐杖与我们一起拔。就在大家喘着粗气,叫嚷着又被草丛里的蚊子叮咬,胡乱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时,忽听夏老师喊了一声:“看,晚霞!休息一刻钟,我们吹吹风,抬头欣赏下西边的太阳。”我们顺着他的指引看去,在操场尽头,下坠的夕阳已经颤悠悠地被明城墙托住了,城墙上的瓦松与芦苇被金橙色的光影镀亮,而在西边的天空上,玫瑰色、金橙色与深紫色的晚霞,像狭长的河流一样铺陈着。这一刻钟里,西边的晚霞瞬息万变,像光影变幻的魔术。夏老师拄着拐杖,淡淡地说:“很多年以后,你们会忘了大部分从学校里学得的知识,可是,你们会记得今天,记得手上磨出的血泡,记得拔出来的草被晒干的香味,记得咱们一起看晚霞的这一刻。我们都要记得生活中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

    ⑧夏老师坦白地告诉我们他当年找工作的坎坷。这名多才多艺却缺失了半条腿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令许多学校的领导左右为难。最后,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一锤定音。老校长说:“录用他,不是为了同情他,而是他值得这份尊敬。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恼——长得胖,长得瘦,长得矮,脸上有痘痘,变声比人家慢,学习成绩不稳定……可是,如果他们每天可以看到小夏老师这样乐观而有情有义地活着,视挫折和嘲弄如无物,能笔直地依照自己的目标成长,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⑨夏老师满怀感激地追忆这一切,他记得老校长千方百计省出经费,在他入职前将教学楼通往宿舍楼的碎石小径,铺成平整的青砖路,并给他定制了一副特制的单拐。

    ⑩夏老师带着我们学习,踢球,野炊,欣赏歌剧一样辉煌的晚霞……他说:“我只是将老校长给我的信任和爱传给你们,希望你们长大后,也能把这份信任和爱传给自己的孩子。 (摘自《品读》有删改)

    (1)、 通读选文内容,填写表格。

    学生

    夏老师

     

    幽默和坦诚

    高喊

    积极鼓励

    看晚霞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 
    (4)、文章第⑧⑨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 5. 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休现了

    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

    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 6. 阅读

    富贵不能淫(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用一个设问句表现他对张仪、公孙衍的歆羡甚至崇拜之情。 B、孟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也包含对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D、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2)、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丈夫之也(行冠礼) B、之 (教导、训诲) C、与民之 (理由) D、往之家(同“汝”,你)
    (3)、请写出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词性及意义。

    句子

    词性

    意义

    丈夫冠也

    母命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居天下之广居。

    (5)、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6)、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阐述观点,请选一例加以分析。

三、综合(共10分)

  • 7.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八年级(1)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作为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3)、经典名著也是文化遗产之一,李明有几个知识点需要你帮忙补充归纳。

    经典名著知识点归纳表

    名著

    作者

    内容(或作品价值)

    《①

    2​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作者对红军战士的高度③ , 对红色革命必胜的大胆预测。

    《长征》

    王树增

    这是一部由革命④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绘制成的壮阔的历史画卷。

    《⑤

    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映人生。

四、写作(50分)

  • 8.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请以“甘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自拟题目,并写到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