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3《卖油翁》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过关全练

  •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康肃忿(pén)然曰 康肃笑而(qiǎn)之 B、(nì)之久而不去    公亦以此自(guān) C、尝射于家(pǔ)      以我(sháo)油知之 D、以钱(fù)其口      徐以杓酌油(lì)之
  •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

    不亦精乎

    B、尝射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

    C、公亦此自矜

    钱覆其口

    D、释担

    遣之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担而立 B、不亦精乎 C、尔安敢吾射 D、但微
  • 4.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卖油翁》中运用动作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2)、《卖油翁》中运用语言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3)、《卖油翁》中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句子是:?(或:!)
    (4)、《卖油翁》通过叙述卖油翁以其高超的酌油技艺让陈尧咨心悦诚服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二、能力提升全练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卖油翁()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 ①由基:养由基,春秋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陈 尧 咨 善 射 百 发 百 中 世 以 为 神 常 自 号 曰 “小由基”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大兄何事之晚乎 其发矢十中八九 B、我酌油知之   世为神 C、守荆南回    鲁肃过寻阳 D、释担立 不务行仁化专一夫之伎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陈康肃公”中的“公”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乙]文“岂汝先人志邪”中的“先人”古代一般指祖先、古人,此处专指陈尧咨死去的父亲。 B、[甲]文通过对卖油翁酌油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卖油翁娴熟的技能,让我们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C、我们通过[乙]文中陈尧咨对母亲提问的回答可以看出:陈尧咨驻守荆南,每日苦练射箭本领,令人叹服。 D、[甲]文中卖油翁“睨之”“微颔之”的动作说明他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并不欣赏,甚至还有轻视之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5)、请结合[甲]文中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
  • 6.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卖油翁()

    戴嵩画牛

    苏 轼

    蜀中有杜处士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 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宝:珍藏。④拊(fǔ)掌:拍手。⑤搐(chù):紧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同情) B、微颔之(但:但是,表转折) C、一日书画(曝:暴露) D、尾搐入两间(股:大腿)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 戴 嵩 《牛》 一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自 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处士笑而然之。

    (4)、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三、素养探究全练

  • 7. 学了《卖油翁》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那么,是不是做事情、干工作时,“熟”就一定能“生巧”,一定能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呢?

      正方观点:做任何事情、干任何工作都可以“熟能生巧”。

    (1)、请你仿照“正方观点”的形式写出反方观点。
    (2)、如果你是反方一辩,请你阐述你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