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3 年 10 月 26 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神舟十六号在中国空间站“天宫 ”成功会师。二十 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硕果累累,天宫、嫦娥、祝融、羲和…… ,中国航天用硬核实力一步步让“神话 ”走 进现实。 图为神舟十七号与空间站对接瞬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航天员在太空中观察时,可以看到( )A、地球的经线 B、地球的纬线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地轴(2)、神舟十七号与神舟十六号在中国空间站成功会师,有助于( )
①激发我国人民的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②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迈上新台阶
③提升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能力 ④推进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探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中国航天与古代神话相辉映,“嫦娥 ”对应的是( )A、探日工程 B、探火工程 C、探月工程 D、暗物质离子探测2. 电子导航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北京大学的李明利用电子导航打车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图为电子 导航打车路线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大学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2)、在导航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比例尺( )A、将会变大 B、将会变小 C、不会变化 D、无法比较3. “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社计划于 2024 年 1 月 7 日—23 日开展南极考察,从中国飞往阿根廷调整时差后, 考察团将穿越南极圈,奔赴地球最南端。 图 1 为航空和考察路线图, 图 2 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 1 图2
(1)、从中国飞往阿根廷( )A、依次途经亚洲、欧洲和南极洲 B、依次途经亚洲、欧洲和南美洲 C、向东依次穿越太平洋和大西洋 D、依次跨越了热带、温带和寒带(2)、考察时间定在 1 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A、此时南极为夏季,地球公转至 AB 间 B、此时中国为冬季,地球公转至 CD 间 C、此时南极为夏季,地球公转至 DA 间 D、此时中国为冬季,地球公转至 BC 间(3)、考察行程中需要调整时差,时差产生的原因(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不透明 D、地球是球体4. 2023 年 10 月 19 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其晾晒农作物 独特的“晒秋 ”景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图 1 为篁岭等高线地图,图 2 为晒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 1 图 2
(1)、“晒秋 ”观景栈道两端的相对高度是( )A、150 米 B、200 米 C、500 米 D、850 米(2)、游客在观景栈道上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 ”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3)、篁岭“晒秋 ”景观错落有致,影响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纬度 D、地形5. 据联合国气候小组的一份报告称,到 21 世纪末,全球平均海面温度可能升温 3.2 到 5.4℃ , 气候变化可 能导致海洋动物数量减少 15%,全球海域渔业捕捞量预计减少 21%-24%,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1)、导致全球海域捕捞量减少幅度最大的自然原因是( )A、过度捕捞 B、污水排放 C、气候变暖 D、气候变冷(2)、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 ”,下列符合海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大规模填海造陆,开展城市建设 B、大量砍伐红树林,发展水产养殖 C、加大捕捞力度,争取提高捕鱼的产量 D、实施休渔制度,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6. 中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宇宙射线探测站“拉索 ”,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探测站充分利用了世界屋脊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图 1 为“拉索 ”位置示意图, 图 2 为青藏高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 1 图 2
(1)、“拉索 ”位于( )A、29°N ,100°E B、29°N ,100°W C、29°S ,100°E D、29°S ,100°W(2)、“拉索 ”选址于青藏高原,考虑的自然条件有( )①居民较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②海拔较高,视野开阔
③空气稀薄,大气对射线干扰小 ④地势平坦,便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 深圳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12月5日接到通知,兴趣小组将于12月9日到户外研学一天,研学内容包含 观察日出、日落。为做好研学准备,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手机上查到了深圳的天气预报(图1)和深圳12月5日日出日落时间(图 2),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图 1 图 2
(1)、天气预报显示,12 月 9 日研学地的天气是( )A、晴转阴 B、阴 C、晴 D、多云(2)、与 12 月 5 日相比,深圳 12 月 9 日 ( )A、日出时的气温更高 B、日落的时间不变 C、中午时的气温更高 D、气温日较差更大8.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22》报告指出:全球人口达到 80 亿,预计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将达到 98 亿。 从全球看,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图 1 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图 2 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 1 图 2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在( )A、中低纬度丘陵地区 B、高纬度山地地区 C、中低纬度平原地区 D、中纬度高原地区(2)、该区域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形崎岖,雪峰连绵 ②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气候炎热,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 半边房是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屋顶只有“人 ”字形屋顶的一半,是“ 陕西八大怪 ”之一。图 1 为半边房 外观图, 图 2 为当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 1 图 2
(1)、陕西关中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全年温和(2)、半边房屋顶多向内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散热 B、便于集水 C、造型美观 D、防寒保暖10. 人种的肤色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不同自然环境形成的。中国手机企业针对非洲市场开发了符合当地人审美 的美颜美发功能等本土化服务,如提供深肤色和小卷发的拍照模式。 图为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1)、该美颜功能受众较多的地区是( )A、非洲北部 B、非洲西北部 C、非洲全域 D、非洲南部(2)、该地区的人种特征反映了其原住地气候( )A、炎热 B、寒冷 C、干旱 D、湿润11. 温带雨林是一种高雨量森林。北美洲某地区地形崎岖,盛行西风,有温带雨林分布。图 1 为“北美洲某地 区降水量分布图 ”,图 2 为“北美洲某地区沿 52 °N 的地形剖面图 ”,完成下列小题。图 1 图 2
(1)、温带雨林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影响甲、乙、丙、丁四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纬度 C、地形 D、人类活动二、综合题(共 2 大题,26 小题 24 分,27 小题 26 分,共 50 分)。
-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岛,被誉为“冰与火之国 ”。10.3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上拥有 30 多座活火山,11%的国土 被冰川覆盖,耕地不到总面积的 1%,过去粮食果蔬大量依赖进口。
材料二:冰岛掌握世界先进的地热利用技术,并将它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温室种植等领域。增加照明 时间是提高温室大棚果蔬生产率的重要举措,冰岛政府通过补贴电费等政策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种 植的积极性。 目前冰岛温室可实现全年种植粮食果蔬,且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材料三: 图 1 为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图 2 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 1 图 2
(1)、从纬度位置来看,冰岛靠近(特殊纬线),地处 纬度;从板块位置来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2)、从位置、气候、地形等角度,简析冰岛过去粮食果蔬大量依赖进口的原因。(3)、说出冰岛发展温室种植利用的新能源的名称,简述该能源丰富的原因。(4)、根据材料简述冰岛因地制宜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措施。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各地的秋色可以红得似火,黄得似金,美得像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美国《国家地理》杂 志评选出了全球十大赏秋地,其中四川九寨沟入选全球十大赏秋地。深圳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 赏 秋 ”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全球十大赏秋地的赏秋时间以及秋景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 参与他们的研究。
材料二:世界年平均气温及十大赏秋地分布图(图)
材料三: “十大赏秋地 ”赏秋时间对比(见表 1)
赏秋
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赏秋 时间
10
月 ~ 11 月
10 月上 旬~11 月上旬
10
月 ~ 11 月
9 月 中 旬 ~ 10 月下旬
10 月 中 旬 ~ 10 月下旬
10 月 下 旬 ~ 11 月中旬
10 月 上 旬 ~ 11 月初
10 月 初 ~ 11 月初
10 月 上 旬 ~ 10 月中旬
9 月 中 旬 ~ 10 月中旬
(1)、“十大赏秋地 ”均位于半球、纬度。(2)、 “世界各地的秋色可以红得似火,黄得似金 ”,推测秋天最直观的感受是颜色的变化。(3)、“十大赏秋地 ”的秋色惊艳全球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独特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有重要的关联。结合以上分析,完成下列框图。(4)、说出“十大赏秋地 ”赏秋时间最早的两个地区,并简析其赏秋时间较早的原因。(5)、九寨沟的秋天是“火红与金黄从高海拔向低海拔蔓延,一浪接着一浪奔涌,逐渐弥漫整个山林 ”。简析九寨沟的秋天“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逐渐蔓延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