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阅读下面表格内容,这说明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诗歌: 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北非西亚 B、受自然环境影响 C、毁灭于洪水泛滥 D、具有多元的特征2.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金字塔作为古埃及的象征之一,是由古埃及人民,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块砌上去的,这反映了( )A、埃及文明适应环境发展 B、埃及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C、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D、统治者的陵墓规模巨大3.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对“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B、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秩序4. 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样做是为了( )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 B、扩大公民权利 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 D、提高奴隶待遇5. 亚历山大到了埃及,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在巴比伦,他顺应当地传统理念,大力推行融合政策。从中可知,亚历山大采取这些做法是为了( )A、推动科学发展 B、融合东西方文明 C、减小统治阻力 D、实现文明希腊化6.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C、奠定了欧洲法学的基础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7.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两河流域 B、古代恒河流域 C、古代日本社会 D、中世纪的欧洲8. 右图是“劳动中的农奴”,其中的“劳动”主要是( )劳动中的农奴
A、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B、无条件耕种自己的份地 C、有偿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D、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9. “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 中世纪西欧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了自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阿拉伯帝国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日本从中央集权走向幕府统治。上述内容反映了欧亚大陆( )A、东西文化的同源性 B、经济基础的一致性 C、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D、经济文化的互动性11. 下图为某同学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探寻新航路
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时代的亚洲 B、走向近代社会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扩展12. 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A、导致劳动力短缺 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3.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总体结构,由以大陆为中心的区域文明向以海洋为联系通道的全球文明过渡。这一过度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早期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4.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也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A、王权完全受制于议会 B、上帝权威至高无上 C、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 D、国王退出政治舞台15. 1803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A、分权制衡 B、联邦体制 C、中央集权 D、国会至上16. 《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A、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B、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C、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17. 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材料表述的是( )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后果 B、彼得一世对外扩张的影响 C、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威胁 D、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18. 历史现象不是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而是透过多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多个历史事件所呈现的历史过程或历史发展趋势。据此判断,下列属于历史现象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9. 下表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主题 ?
1.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2.印度民族大起义
3.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埃及华夫脱运动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20. 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21.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以及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存在矛盾 C、工业生产落后并缺乏竞争力 D、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英国束缚22. 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A、推行地税改革 B、提倡“文明开化” C、注重示范引领 D、实行“废藩置县”23. 《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地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 )A、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 B、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 C、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D、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24. 下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题24表: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1909年
1108
452
176
1018
1914年
1888
1177
1310
1032
A、新航路开辟动机 B、一战爆发的背景 C、法西斯势力崛起 D、冷战格局的形成25. 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A、社会转型的回应 B、现世生活的批判 C、客观世界的认识 D、自由平等的渴望26. “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光荣革命”胜利 B、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27. 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对农业政策的调整,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国家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
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A、强化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B、改善民生,恢复发展经济 C、减少计划,实行市场经济 D、放任自流,倡导自由贸易28. 1943年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A、尊重了中国领土主权 B、标志中国获得了解放 C、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2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此材料意在说明两次世界大战( )A、削弱了欧洲的殖民力量 B、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使殖民地国家全部获得解放30. 下表反映出题30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太空探索成就对比表( )
苏联
美国
1957年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抢占太空制高点
1958年
发射了卫星
1961年
苏军中校列昂诺夫走出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步
1961年
美国人怀特进入太空,仅比苏联晚了3个月
1966年
苏联无人驾驶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1969年
美国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
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C、美苏冷战已扩展到太空领域 D、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改革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项目
具体措施
金融业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
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以工代赈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亚历山大二世“给农民自由”的相关历史事件,并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这样做的主观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至1925年苏俄(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32. 国家工业化离不开现代能源的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趋势变化图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不包括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单位:按百万吨煤当量计算)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5
4.5
9.6
11
材料三 19世纪在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输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伦敦被称为“雾都”。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4.93%的人拥有全国60%以上的财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石油能源消费曲线所代表的序号,并说明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工业化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进程的认识。33. 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节选)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国际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世纪50年代
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
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
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870年以后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后半期
英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0世纪初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20世纪初
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2)、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述。视角:(Ⅰ)政治制度。 视角:(Ⅱ)社会生活。 视角:(Ⅲ)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