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 D、胰岛素的合成
  • 2.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剧烈运动后,血浆pH由7.42降至7.13又升至7.40 B、高温下户外作业导致中暑,体温升至38.5℃ C、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饮水过多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
  • 3.  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会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这些反应不包括(    )
    A、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皮肤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量减少 C、神经系统快速反应,引起骨骼肌战栗 D、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增强细胞代谢
  • 4.  在野外,草丛里突然窜出的蛇会让人受到惊吓;平日里,人体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些都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到惊吓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人体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大脑皮层能够调节内脏活动 D、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不利于机体适应环境
  • 5.  给健康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实验鼠的血糖浓度 B、血糖消耗速率与注射胰岛素浓度成正相关 C、曲线b表示血浆胰岛素浓度 D、P点时血糖的消耗与补充速率相等
  • 6.  科研人员发现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皮质醇释放增加,导致细胞的DNA损伤,诱发细胞癌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精神压力导致下丘脑产生消极情绪引发皮质醇释放 B、皮质醇通过体液传送到靶细胞,结合受体后发挥调节作用 C、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促进皮质醇释放 D、上述过程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完成调节
  • 7.  北京2023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和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CO2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B、补充适当的营养液,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细胞代谢减弱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 8.  世界卫生组织对猴痘病毒传播作出预警。研究表明,接种过天花病毒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为此,我国生产了分离于天花病毒的“天坛株”疫苗备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猴痘病毒可能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结构相似 B、疫苗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天坛株”可诱发非特异性免疫预防猴痘病毒 D、疫苗诱发机体产生大量抗体起到长期保护作用
  • 9.  一些人对猫过敏,研究发现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蛋白。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F蛋白的概率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D、从未接触过猫的儿童若接触F蛋白,也会产生过敏反应
  • 10.  豌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未涉及到的激素调节过程是(    )
    A、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B、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芽的分化 D、脱落酸促进叶的脱落
  • 11.  灰鹤是我国Ⅱ级保护动物,在北京属于冬候鸟。研究者利用高倍望远镜在固定位置定期观察野鸭湖灰鹤数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数据可用于分析灰鹤的迁徙规律 B、研究者采用了标记重捕法统计灰鹤数量 C、10月下旬北京野鸭湖灰鹤种群数量为23只 D、调查结果显示灰鹤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 12.  下图示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的环境容纳量,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 , 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 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种群迁出了大量同种个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道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得0分)

  • 13.  痒觉可由化学物质(如组胺)或机械刺激引发。2010年,人类首次鉴定出感觉神经元上可感知触碰、振动的PIEZO蛋白。研究者用不同试剂处理小鼠感觉神经元,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阳离子进入细胞可引起神经元兴奋 B、组胺和触碰都能激活感觉神经元 C、推测PIEZO蛋白可促进阳离子内流 D、触碰引起痒觉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 14.  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对胰岛素特别敏感,请根据下图分析可能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是(    )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增加 D、胰高血糖素与蛋白M结构不同
  • 15.  大多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过休眠才能萌发,从休眠到萌发阶段种子内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有些突变体的种子未脱离母体就发芽的现象称为胎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ABA合成相关的酶基因突变可促进胎萌 B、外施ABA可抑制ABA受体缺失突变体胎萌 C、环境因素可影响植物激素比例的变化 D、外施GA合成抑制剂可促进种子的萌发
  • 16.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一直保持不变 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 其中λ是大于1的定值 C、渔业生产中一般不在曲线Y所示B点以前开始捕捞 D、同一地区中不同种群因所处环境相同,K值也基本相近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 17.  神经细胞与免疫细胞(如ILC2细胞)都能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对脂肪细胞进行调节,从而促进脂肪组织的生物学功能,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属于 , 它们的活动分别在人体处于状态下占优势,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X和Y分别是MSC细胞和ILC2细胞上的两种受体,二者分别是ADR和RET之一、为确定X和Y与ADR和RET的对应关系,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实验使用(填“正常”或“交感神经功能缺失”)小鼠为材料进行,理由是

    ②图中结果说明,X和Y与ADR和RET的对应关系为 , 判断依据是

    ③有人认为还可以补充如下所示的实验,进一步加强验证上述结论。完善下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预期结果

    对照组

    同图2实验

    不处理

    IL-5和GDNF分泌量

    b.

    实验组

    a.

    (3)、上述研究反映了调节方式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18.  通过肿瘤免疫治疗,可恢复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消灭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发展的功能,科研人员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
    (1)、正常情况下,肿瘤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后,分裂并分化,一部分新形成的细胞可以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接触并所识别的肿瘤细胞。但是某些肿瘤细胞通过表达一些引起免疫异常的蛋白,从而“伪装”自己,导致机体免疫很难清除这些肿瘤细胞。
    (2)、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存在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蛋白,肿瘤细胞表面存在大量PD-L1蛋白。科研人员从小鼠脾脏分离出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D-L1蛋白或非特异性蛋白处理,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如下图。

    ①本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大小的直接指标是(选填下列字母)。

    A.抗体量变化 B.3H胸苷掺入量 C.P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

    ②实验结果说明,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其依据是。抑制T细胞增殖可以减弱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

    (3)、传统上常用抑制细胞分裂的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如紫杉醇等。基于上述研究,科研人员研制出PD-1抗体或PD-L1抗体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药物。请与传统化疗相比,说出免疫治疗的主要优势或可能存在的不足(选择优势或不足,说其一即可)
  • 19.  为研究机械压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时对上胚轴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答出2点即可)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对出土的豌豆幼苗而言,机械压力具有重要影响。
    (2)、科研人员将若干豌豆幼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加机械压力,对照组不施加(如图1),测定幼苗的乙烯产生量,实验结果如图2。

        

    请结合图1,解释图2中20天后两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

    (3)、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给豌豆幼苗施加机械压力(分别覆盖厚度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施用不同浓度乙烯处理(单位为ppm),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由实验结果分析,可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

    ②综合上述结果,科研人员推测机械压力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依赖于乙烯,论证依据是

    (4)、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共同调节的。
  • 20.  历史上,飞蝗引起的蝗灾在全球范围内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科研人员确定了飞蝗的群聚激素。
    (1)、影响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研究表明,在群聚激素影响下,飞蝗种群由散居型可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可导致蝗灾。从种群特征分析,群聚激素导致发生改变。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激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区和B区通入不同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科研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激素,判断依据是

    (3)、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其溶剂进行图1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法。为确保取样的随机性,本实验所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点)。

    ②据图2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4)、飞蝗在历史上曾造成大面积减产,有人提出要将其完全消灭,你认为该观点合理? , 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