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 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 1. 根据下图所示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细菌,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B、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类物质(b)的关系 C、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 D、丁图可体现出真核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 2. ABC 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主要由 TMD(跨膜区)和 NBD(ATP 结合区)两部分组 成。研究表明,某些 ABC 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 B、图示化疗药物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D、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强
  • 3. 如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有可能是b B、在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 C、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 4. 关于 DNA 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一个含有 m 个腺嘌呤的 DNA 分子复制 n 次,共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m 个

    ②双链 DNA 分子,G+C占碱基总数的 M%,那么该 DNA 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M%

    ③细胞内全部 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均有一半有32P标记

    ④DNA 双链被32P标记后,在含31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1/2n

    A、0 项 B、1 项 C、2 项 D、3 项
  • 5. 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 tRNA 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 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 (如下图,tRNA 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 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mRNA分子上不能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肽链 B、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 Cys 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 Ala 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 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D、合成肽链过程中存在A与T、C与G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 6. 下列是关于科学史中生物实验研究课题和实验方法或技术手段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卡尔文循环、DNA 复制特点—— 同位素标记法 B、分离细胞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技术 C、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构建法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酶具有催化作用——对比实验法
  • 7. 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 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 A 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 AaBD 的短果枝 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与纯合的aa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杂交得到 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互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1∶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的表型比例为 1∶1∶1∶1,则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AD、aB、aD

    C、若F1的表型比例为 1∶1∶1∶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中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1∶1,则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 8.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液乳酸值随运动负荷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临 界值时,血液乳酸值急剧增加,而血液HCO含量则急剧下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 点后乳酸增多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 B、A 点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减少 C、血液中的 HCO3-/H2CO3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pH有下降的趋势
  • 9. 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来源标记,以标明该染色体源自父母中的哪 一方。DNA 甲基化是标记的主要方式,这些标记区域称为印记控制区。在 Igf2 基因和 H19 基因之间有一印记控制区(ICR),ICR 区域甲基化后不能结合增强子阻遏蛋白 CTCF, 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该印记控制区对 Igf2 基因和 H19 基因的控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甲基化的印记控制区 ICR 不能遗传给后代 B、父方和母方的 ICR 区域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Igf2 基因只能在雄性中表达,H19 基因只能在雌性中表达 D、相同的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
  • 10. 唐鱼是华南地区的小型濒危杂食性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研究人员调 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 (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入侵初期,与农田生境相比溪流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 B、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有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 C、相同生境里,食蚊鱼的入侵使唐鱼的种内竞争激烈程度降低 D、食蚊鱼入侵是对唐鱼种群数量调节的外部调节因素,但不改变其 K 值
  • 11.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 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小杜鹃与黑枕黄鹂都生活在林冠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相同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内竞争关系 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 12. 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 )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时,需要先用 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 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C、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 13. 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时,细胞内存在着电子传递和 ATP 形成的偶联机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即葡萄糖中的氢以质子、电子形式脱下并传递,最终与氧生成水。研究发现,电子沿一系列特定载体传递时,会促使线粒体从其基质内把质子泵入内外膜间 隙积累,产生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当质子流沿内膜上 ATP 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基质时,驱动 ATP 合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子、质子的有序传递有利于能量逐步释放 B、各种电子载体可能是不同种类的专一蛋白质 C、线粒体内膜磷脂分子层对质子的通透性极低 D、ATP 分子中的化学能直接来自电子
  • 14. 水稻雄性不育由等位基因M/m控制,M对m为完全显性,N基因会抑制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进而使植株可育。某小组选取甲(雄性不育)、乙(雄性可育)两个水稻品种杂交, F1均表现为雄性可育,让F1自交并单株收获、种植,得到的F2植株一半为雄性可育,另一半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和mmNN B、F2中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 C、F2雄性可育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3/32 D、从F2中选择两种雄性可育株杂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株所占比例最高为1/2
  • 15. 新冠病毒 mRNA 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 新冠病毒 S 蛋白的 mRNA 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下图示意 mRNA 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 mRNA 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Ⅰ、 Ⅱ 、Ⅲ、Ⅳ C、注射新冠病毒 mRNA 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Ⅳ和Ⅴ D、新冠病毒 mRNA 疫苗对所有变异的新冠病毒一定有效
  • 16.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加环 ”,下图就是一种“加环 ”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个小题,共 60 分。)

  • 17. 甲图为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条件下,测得的CO2浓度  与氧气释放量关系示意图,乙图是该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及黑暗条件 下,CO2浓度分别为 mc 和 md 时测定C3和 C5的含量,共获得 a、b、c、d 四条曲线。请据图回答:

    (1)、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若适当升高温度,B点将 移。
    (2)、图甲中的 C 点与 D 点相比,O2释放量较低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 叶绿体中[H] 的含量偏 。超过 D 点,限制 O2释放量进一步增加的内在原因可能是 。 
    (3)、在图甲中 CO2浓度分别为 mc 和 md 时测定的 C3和 C5的含量,得到图乙。其中,当CO2 浓度为 mc 时测定的C3与C5含量曲线分别是是图乙中的
    (4)、用红外测量仪测得番茄呼吸作用释放CO2为 0.6μmol/h,另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  得实际光合速率(用葡萄糖表示,见上表丙)。当光照强度为 1klx,外界CO2浓度为3 μmol/h 时,有机物积累量为 μmol/h;当光照强度为 2klx,外界CO2为 2.4μmol/h时,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图甲中  点对应的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 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 0.27μ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 
  • 18.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家蚕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 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a 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 B、b 影响。在育种实验中, 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F1

    雄交配,F2性状分离比情况如下表:

     

    无斑纹

    深斑纹

    浅斑纹

    雌性

    6

    1

    1

    雄性

    6

    2

    0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性状中, 为显性。已知斑纹由色素分子堆积产生,可推测 A 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色素分子 (填“合成 ”或“分解 ”)。
    (2)、研究发现,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生产实践 中利用 A、a 和 B、b 两对基因设计杂交组合,可以根据子代体表斑纹特征把雌性和雄性 区分开。选择基因型为  的雌蚕与基因型为 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性状为 的个体即为雄蚕。
    (3)、为了更快速地筛选雄蚕,研究人员欲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将条件致 死基因(D)导入蚕体内,转基因蚕在持续低温(如 10 ℃)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 20 ℃条 件下培养正常存活。将 D 基因导入雌蚕 (填“常 ”“Z ”或“W ”)染色体上可获得 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将该转基因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 在 10 ℃条件下培养,乙组在 20 ℃下培养,选择 组子代即全为雄蚕。另一组

    在育种上存在的意义是

  • 1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始出现 ―侧肢体震颤(如手抖)或运动笨拙等精细运动障碍,而后出现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运动功能障碍。前期研究表明大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 PD。

    (1)、如图 1 所示,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酪氨酸羟化酶(TH)等作用下将酪氨酸最终转化成多巴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轴突会延伸到纹状体,多巴胺储存在轴突的 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需要(细胞器)提供能量。
    (2)、进一步研究发现,PD 与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损伤有关。为研究线粒体 损伤是导致 PD 的病因还是结果,研究者定向敲除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编码线粒体 蛋白的 N 基因,获得了线粒体损伤的基因敲除小鼠。该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 呼吸提供能量。分别检测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基因敲除野生小鼠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 2、3。

    ①研究结果表明

    ②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前期研究结论: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 PD,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延缓 PD 的思路:
  • 20. 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科研人员研究了 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以及对果实中 IAA 和 ABA 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施用 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判断依据是 。  
    (2)、由图 2、图 3 分析:对照组用 处理相同生理状况的草莓;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实验结果,写出让同一批未成熟的绿果草莓分三批上市的思路: 。
    (4)、丹东九九草莓的上市时间一般为每年的 11 月末到第二年的 5 月份,不耐高温和强光。 D1蛋白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酶的组成部分。以草莓植株为材料,研究D1蛋白与植物应对亚高温高光强逆境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 1 组(对照组)处理为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2 组处理为 ;3 组用适量的 SM(可抑制 D1 蛋白的合成)处理草莓植株并在亚高温高光强(HH)下培养。定期测定 各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实验结果如图 4。植物通常会有一定的应对机制来适应逆境。据图 4 判断,草莓可通过 以缓解亚高温高光强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 21. 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营养级。

    (1)、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吗?(填“需要 ”或“不需要 ”),原因是(答出两点)。
    (2)、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m2·a)。由 M 到 N 的能量传递  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填“能 ”或“不能 ”)在 M 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 原理。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 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