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必考常刷题(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出现的背景 B、主要的经过 C、胜利的原因 D、产生的影响
  • 2.  河南兰考县曾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调查研究,亲自带头植树造林,广栽的泡桐树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这体现了焦裕禄(  )
    A、精益求精的品格 B、国际主义的视野 C、执政为民的情怀 D、乐于助人的美德
  • 3.  宋庆龄曾感叹:“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表明(  )
    A、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 B、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新中国已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 4.  到1982年底,全国共纠正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家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他们放下包袱,精神振奋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这反映了(  )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 B、以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C、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
  • 5.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 6.  中国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  )
    A、谋求民族独立 B、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C、实现祖国统一 D、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 7.  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五十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材料反映了(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B、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文革”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D、国家发展未受到影响
  • 8.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经过充分协商,达成重要协议。协议的签署表明(  )
    A、新中国成立时机成熟 B、祖国统一大业已完成
    C、三座大山被彻底推翻 D、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 9.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A B、B C、C D、D
  • 10.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支军队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华东军区海军 D、维和部队
  • 11. 1954年4月29日,中印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其所确立的外交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准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人类命运共同体
  • 12. 济南的“中华老字号”宏济堂,创始于1907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店。1955年,经理乐芝田把宏济堂交给了国家,从此改名为宏济堂药厂,销售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13.  如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 14. 如图为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情景,这次大会(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 15. 该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为克服表中这种困境,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实施三年经济恢复计划 B、编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16. 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
    A、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B、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C、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D、严重个人崇拜带来巨大的危害
  • 17. 如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图示你可以推断,图中③处对应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 18. 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载有”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等报道。这反映出我国当时( )
    A、出现严重”左”的错误 B、水稻杂交技术研发成功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化肥生产技术极大发展
  • 19. 为下列历史人物拟定一个主题,最为合适的是( )

    A、科技创新,攻坚克难 B、身先士卒,骁勇善战 C、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D、舍己救人,奋不顾身
  • 20. 2022年“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成了网络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 21.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22.  如表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表中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  ) 

    时间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非公有制

    1978

    54.6%

    43.3%

    2.1%

    1987

    38.7%

    35.7%

    25.6%

    A、所有制结构调整目标实现 B、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国家发展公有制经济
  • 23. 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 24. 下列年代尺的方框中应填写(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25.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21世纪初,中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国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 26.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出现了许多高频词汇。下列高频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78﹣2000年的是(  )
    A、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科教兴国 B、土地改革、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C、另起炉灶、九二共识、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 27.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可以形容为: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下列情景与“80年代”有关的是(  )
    A、河南:“人民公社力量大”唱响田间地头
    B、深圳:一座座高楼平地起,与时间赛跑
    C、浦东新区:“东方明珠”耸立,跨国公司随处可见
    D、国内出现大量外资企业,遍布各行各业
  • 28. 与下面时序结构图中”?”对应的选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 29.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种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 30. 下面是“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以创建开放区为主要目标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二、材料分析题

  • 31.  照片真实地呈现历史场景,图画反映了历史现象,各种史料都会记录历史情况。请仔细阅读和观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科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图1和图2所示场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两个重大历史时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阐述图1和图2的历史事件“新”在哪里。
    (2)、 材料二的图3和图4所示场景是新中国政权巩固和国家建设中的两个英雄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3或者图4中的一幅,简述这一幅图中的英雄事迹如何反映该时期的奋斗特点。
    (3)、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观点。请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 32. 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一: 
     
    材料二: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以重工业为重点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规定了要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将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在横线上。从中任选一历史事件,仿照示例,说明其与中国工业化的关系。 
    【示例】图④: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2)、 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如何体现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 33.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众志成城,45年砥砺奋进,45年春分花雨,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二:我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使本来应该生机盖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深化推进改革】

    材料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请将上面年代尺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依据材料二,思考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说材料中的“生死契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书?
    (3)、依据材料三,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哪些作用。在对外开放格局中,还有哪些与深圳处在同等地位的城市?(请写出两个)
    (4)、综合以上探究,指出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