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必考常刷题(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科举制度下选官范围相较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说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提高了底层人民的素养 C、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分化 D、打破了选官的门第限制2. 在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上,与①、②、③处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统一全国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统一全国3.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荫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liú)。”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隋朝的建立 B、大运河开通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4. “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以上材料主要肯定了这种“考试制度”的( )A、以德取士 B、分科考试 C、门第优先 D、公平竞争5.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遣唐使的到来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6. 《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后“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段史料反映了安史之乱导致( )A、唐朝灭亡 B、社会经济严重受挫 C、中央衰微,地方权势加大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7.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反映了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 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严惩贪官污吏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8. 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镜矣!”由此可以印证唐太宗( )A、爱民如子 B、虛怀纳谏 C、提倡节俭 D、重视文教9. 据唐末陆龟蒙《耒耜经》记载:(它)首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操作灵活且节省人力和畜力。这里记载的生产工具( )A、诞生于隋朝的江南地区. B、促进了大运河的开凿 C、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杰作 D、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10. 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A、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B、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励精图治、重用贤能11.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戈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人长安宫。”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12. 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珍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A、审美观念一致 B、语言文字相同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13.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安史之乱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
玄奘西行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郑和下西洋
堪称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
闭关锁国
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A、A B、B C、C D、D14. 他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其功业(如创立科举)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下列与“他”相关的是 ( )A、贞观之治 B、开凿运河 C、统一中国 D、独尊儒术15. 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三省六部制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科举制16. 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 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 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 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17. 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创立了殿试制度 B、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18. 如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19. 关于隋朝大运河,唐代李吉甫评价说:“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明代于慎行评价道:“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由此可见( )A、隋炀帝的功过参半 B、大运河的开凿造福了后世
C、隋朝因修运河而亡 D、大运河推动南北经济交流20. 宋太祖采取以下哪种政策来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文轻武 B、重武轻文 C、削弱相权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21.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土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22.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始设进士科 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23. 美国学者柯睿格1947年对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题名小录》和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进行统计,得出“半数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家庭”的结论。这一发现可以证明科举取士(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是古代选官的主要制度
C、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创作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4. 下列是王安石变法的两项措施,其共同目的是( )措施
内容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A、增加政府收入 B、减轻农民负担 C、增强军事力量 D、提高文官地位25. 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采取的措施是( )A、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B、任用范仲淹主持改革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6. 下列宋太祖实行的措施中,与“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对应的是( )A、削弱相权 B、定期换防 C、设置通判 D、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7. 岳飞的《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胡”与“匈奴”借指的政权是A、西夏 B、辽 C、金 D、南宋28.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人物
主要事迹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党项族杰出首领,定都兴庆府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阿骨打、铁木真、元昊、阿保机 B、阿保机、元昊、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元昊、忽必烈、铁木真 D、阿保机、忽必烈、铁木真、元昊29. 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社会安定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30. 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朝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 幅低于人口增长二、材料分析题
-
3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 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
——《怎样看待历代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材料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对该政策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辽开放“榷场”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元朝的史实说明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4)、根据材料四,当今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见下图)。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绘了唐朝什么样的情景?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其进步之处。(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宋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一一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摘编自《宋史》
(1)、 材料一、二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2)、 材料二中的“和议”导致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请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盟约共同的利与弊。(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34.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唐朝时期的社会历史,以“宋元时期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为主题,制作了一期板报,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1)、任务一:【看疆域--从分裂走向统一】① ② ③ ④ (2)、任务二:【析政局--战争与和平交织】信息一:据史书记载,签订A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信息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3)、任务三:【探经济--现代因素已萌芽】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摘编自[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任务四【取经验--学以致用促发展】
通过以上对社会历史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