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9 探究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小浩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四组实验,透明塑料袋均密封袋口,一昼夜后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该液体变浑浊程度最大的是( )
组别
塑料袋中的处理
塑料袋摆放的环境
A
空气
黑暗处
B
新鲜菠菜和空气
有光照的地方
C
新鲜菠菜和空气
黑暗处
D
煮熟的菠菜和空气
黑暗处
A、A B、B C、C D、D2. 戊二醛是一种常施用于水体的杀菌剂。为了研究戊二醛是否会对水下植物香蕉草的生长造成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中溶解氧(溶于水中的氧气)是香蕉草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 B、为了使呼吸作用的检测效果更明显,本实验可以遮光进行 C、溶解氧减少量越多,说明香蕉草的呼吸作用越弱 D、实验表明,戊二醛的施加会对香蕉草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3. 小明将枝条按题33图所示进行处理后,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4.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请完成下面小题。
(1)、兴趣小组在进行以上实验时,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有机物消耗掉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2)、同学们在进行甲组实验时,判断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 ( )。A、 B、
C、
D、
5. 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将萌发的和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两个广口瓶中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点燃的蜡烛在瓶中的燃烧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瓶中分别是煮熟的和萌发的种子 B、两瓶中种子的大小、数量相同 C、实验只能在晚上无光时进行 D、该实验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6. 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设计了下图所示四组实验装置,将它们放在阳光下,请推测24小时后袋中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 以下实验装置证明呼吸作用放出能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得出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海尔蒙特 B、达尔文 C、普利斯特利 D、罗伯特•虎克9. 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甲瓶装入苗发的种了,了瓶特入够量教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以后,将两个蝴惚的小太条分彻伸入两瓶中,小木条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分别是( )A、炮灭、继续燃烧 B、熄灭、熄灭 C、继续燃烧、熄灭 D、继续燃烧、继续燃烧10. 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严谨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D、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11. 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模拟了课本中的三组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组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Ⅱ组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Ⅲ组中乙的温度比甲高 D、每组甲乙两瓶种子的数量可以不同12.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实验是将叶片上下两面进行遮盖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13. 下列实验装置中能够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的是( )A、B、
C、
D、
14. 以下装置可用于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是( )A、B、
C、
D、
15. 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几个实验的装置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用于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B、乙图证明金鱼藻这种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丙图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丁图塑料袋内的水珠只来自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16.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如图实验装置中,种子1和种子3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 B、
取图中A、B叶片脱色漂洗后滴碘液,仅叶片A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如图所示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
向如图两试管中滴加碘液,①中液体不变蓝②中液体变蓝
17. 将如图所示的两支试管放在温暖的地方静置数小时后,试管甲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乙内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实验能验证种子萌发时 ( )A、会释放二氧化碳 B、会吸收氧气 C、会释放能量 D、会产生水18. 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后,在同样大小的两片叶片A、B外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在光下3-4小时。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光 B、两个塑料袋内有水珠出现,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 C、叶片A、B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叶片B D、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乙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19. 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模拟了课本中的三组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组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B、Ⅱ组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Ⅲ组中乙的温度比甲高 D、每组甲乙两瓶种子的数量可以不同20. 如图为探究植物生活的装置,塑料袋内叶片大小相同,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观察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B、I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C、甲、乙试管中均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 D、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21. 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甲组温度计示数低于乙组 C、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 D、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22. 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四个装置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该实验需要其他植物作对照实验
C.验证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A B、B C、C D、D23. 为验证新鲜蔬菜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某同学在甲袋内装入新鲜蔬菜,乙袋中不放任何材料,接着密封两袋袋口,并放至黑暗处,24h后取出,分别将两袋内的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如图,此实验的结果说明植物呼吸产生(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有机物24. 以下为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目的在探究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B、甲瓶放入点燃的蜡烛立刻熄灭说明里面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了 C、甲乙做对照的目的是观察二者是否生成氧气 D、甲乙的瓶内的温度会始终保持相同25. 【主题探究】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在创新学习成果展示周活动中,同学们根据植物的生理功能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某同学利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后置于光下 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2)、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两个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均会变浑浊 C、该实验可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D、甲瓶温度高于乙瓶,说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3)、我国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展示了水稻叶片“吐水”的奇妙现象。这一过程中,水分从根运输到叶的动力主要来自(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4)、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同学们分析了其合成原理(如图),发现人工合成淀粉装置中的“生产设备”可以模拟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细胞壁(5)、《齐民要术》中记载“反斧斑推之,名曰嫁枣”,即用斧背捶打树干,破坏枣树的部分结构,阻止某物质向下运输,进而提高其产量。其中被破坏的结构和被阻止运输的物质分别是( )A、导管、无机物 B、导管、有机物 C、筛管,有机物 D D、筛管、无机物(6)、《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苗窃”指苗生太密,没有行列,尽力耕耘也难以长大。出现“苗窃”现象主要是因为影响了植物的(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二、实验探究题
-
26. 果果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他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1)、将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运输到叶片.(2)、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将B装置中的气体通入到C装置清水中,再将C装置塑料瓶稍捏扁,关上输液器开关,拧紧瓶盖,光照3﹣4小时.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 , 该气体是金鱼藻在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27.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一中,经过暗处理→光照-→叶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等操作后,发现只有B装置的叶片变蓝,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同时还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2)、在实验二中,两瓶种子种类相同且数量相等,C玻璃瓶装萌发的种子,D玻璃瓶装煮熟后冷却到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C、D瓶中,观察蜡烛在瓶内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3)、在实验三中,将E、F装置放在有阳光且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到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植物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作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的。28.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1是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图2是植物某器官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使瓶内气体浓度增大,此气体沿着玻璃管进入玻璃罩,促使幼苗制造更多的和氧气。(2)、图1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图1玻璃罩内壁上密布小水珠,这是幼苗蒸腾作用的结果。图2中(填序号)既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29. 学完植物的生理过程(吸收作用、输导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后,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植物的一些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A瓶装有煮熟的种子,B瓶装有萌发的种子,A瓶中蜡烛继续燃烧,B瓶中蜡烛熄灭。该实验探究的生理过程是植物的作用。(2)、进行实验二之前要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3)、实验二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完整的一系列操作后,装置二中的(选填“C”或“D”)瓶叶片在滴碘液后会变蓝色,从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4)、实验三可探究植物的作用,其中E塑料袋内壁有很多水珠而F袋中几乎没有水珠,这说明进行该生理作用的主要器官是。30. 科学探究式学习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图甲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图丙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气体可通过(结构)进出叶片。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填字母)生理活动。(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内的叶片会变蓝。(4)、如果将乙图装置2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2必须放在环境中。(5)、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光照与黑暗时相同)则温度控制在℃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1. 如图一中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二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三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图四和图五是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植物在夜间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填字母),此时图三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填数字)。(2)、图二曲线上,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段是段(写字母)。(3)、对图一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应在图二(填时间)点左右摘取叶片。(4)、图四和图五套上透明塑料袋,分别验证植物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图五装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是。(5)、种植农作物提倡施加有机肥,试着从光合作用角度解释施加有机肥的优点。3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将胶塞安装在玻璃瓶上,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溶液;
②再取四套这种相同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
③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处理(第3至5组用冷光灯照射,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下在表中。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实验结果
--
+++
?
+
-
(1)、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2)、对比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作用。(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用“+”、“-”多少表示)(4)、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结构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第4组实验的气体变化情况为(填写A、B、C),原因是。